棄保的虛與實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北市長、新竹市長這兩個年底選舉的「三腳督」焦點戰區,由於最新的民調顯示,原本落後的民進黨候選人開始急起直追,出現支持綠營的選民歸隊趨向,使得暫處領先的國民黨、民衆黨兩陣營頓生危機意識,爲免綠營坐收漁利,棄保話題又被炒熱起來。

棄保議題在臺灣的選戰中並不陌生,但卻是知易行難,至今尚未真正有由上而下、操作棄保成功的例子。而且現在的棄保操作更加升級,不但要在各自的戰區裡棄保,「戰鬥藍」趙少康還想跨縣市冒出個「棄新竹保臺北」的構想,可謂難度更高、效應更復雜。

首先是時機問題,國、衆兩黨要嘛在提名前就談合作,等到了登記參選後才談棄保,根本難上加難。接下來是用何方式?正當性何在?如果是由政黨或候選人陣營下令棄保,無異赤裸裸的政治分贓,視選民爲禁臠,更何況支持者未必會聽命買帳;如果沒有由上而下的明確指令,這種曖昧的棄保有何效果?反而自亂陣腳。

第三是該棄誰保誰?臺北、新竹「三腳督」雖有民調的排名順序,但時有變動,而且差距接近,若說要國民黨棄新竹的林耕仁、民衆黨棄臺北的黃珊珊,換來保住兩黨各自的高虹安、蔣萬安,別說林、黃二人會不服,連「受益」的高、蔣二人也不敢消受,更何況林、黃的支持者會如何大爆發。

要不要棄保、如何棄保?顯然無法由上而下操作,所以趙少康、柯文哲等人才會這樣欲言又止、意有所指,最後又連忙否認澄清。棄保可以大炒特炒,但別想政治操控,而一旦進入選民「自發性」的棄保,這就不是政黨或候選人能單方面控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