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傷健康 WHO:每年衝擊1.9億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賽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強調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取自UNFCCC)

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正在杜拜舉行,今年峰會首度將「健康」納入討論議程。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氣候變遷導致空污、高溫及疾病傳播加劇,每年有1.9億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衝擊,呼籲各國儘速加強醫療體系應對資源。

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不只排放碳排,更排放大量空氣污染。根據世衛統計,每年空污造成近900萬人死亡,是烏俄戰爭與以哈衝突傷亡人數的數十倍。COP28主席賈柏(Sultan Al Jaber)直言,氣候變遷已是本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

隨着氣候變遷加劇,高溫、野火、洪水等災害愈見頻繁,導致糧食不足、傳染病散播的問題。世衛組織今年在氣候峰會上提出「氣候與健康宣言」,要把人類健康擺到氣候行動的核心,並加速醫療衛生系統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已獲得超過一二五個國家簽署,是這次峰會最多國家支持的協議之一。

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保險業也深有所感。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世界氣候高峰會(WCS)上就表示,這幾年臺灣高溫破紀錄,隨之而來的熱傷害與高溫疾病也愈來愈多。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面對氣候危機,臺灣當然無法置身事外,氣候變遷導致的疾病傳染途徑增加,例如原本只在南部盛行的登革熱,近年已逐漸擴大到全臺各地,同時臺灣民衆也深受空氣污染威脅,必須強化公衛醫療的資源。臺灣也可借鏡國際趨勢,將徵收碳費的一部分挹注在醫療公共衛生上。

林名男也說,醫療機構本身也要減碳,例如過去就研究氣喘噴劑,噴一罐大概等於汽車跑三百公里的碳排,但若改成粉狀藥物,就能降到四公里,從藥物選擇上就能減碳。再者如嘉義慈濟醫院引入自然採光、節能照明、中水回收利用、減少一次性餐具、蔬食料理等。都能減碳。

林名男認爲,雖然臺灣的水費、電費很便宜,醫療院所也不受再失能源條例規範,但能做的還是要儘量做,「否則高碳排的醫院就像是一邊救人、一邊害人。」

社運人士9日在阿聯杜拜藉由「擬死示威」,表達其反對化石燃料的訴求。這種示威是故意躺臥在街頭的抗議方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