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者輕症→重症僅3天!前臺大醫曝「這類人」注意:年紀非唯一關鍵

本土病例數昨天稍降。(圖/記者李毓康攝)

實習記者周依儒綜合報導

昨(8)日新增219個本土病例,確診數已漸下降,疫情看似受到控制,不過死亡數卻仍高居不下,更有部分病患原本輕症重症,僅僅短短3天即死亡。對此,前臺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民衆千萬勿以爲確診死亡的案例僅跟年紀、有慢性病有關,其中「肥胖」恐怕也是導致風險關鍵之一。

關鍵時刻主持人劉寶傑昨日在節目上提及,臺灣疫情看似逐漸受控,但死亡率卻超高又快速,很多人確診到轉爲重症可能都不到三天的時間,到底是臺灣使用的治療藥物不行,還是基因問題?對此,林氏璧表示,目前全球臨牀上使用的一共三種藥物,分別爲「需要最早使用、預防輕症變重症的單株抗體」、「血氧開始降低、尚未插管惡化前所使用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和「已經惡化、插管之後肺纖維化所使用的類固醇」。

▲在快樂缺氧的情況下,可能連用藥機會都沒有。(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林氏璧透露,這三種藥物使用的時機都不一樣,但唯一在臨牀試驗中被證實能夠有效降低死亡的只有「類固醇」,因此大家可以回去看去年全球死亡率的數據,可以發現在去年4月起死亡率已逐下降,因爲已經開始熟悉使用的時機及劑量;而有民衆抱怨無法申請到瑞德西韋,就是因爲在重症時不需使用,也沒有效。

至於輕症到重症僅短短几天,林氏璧則指出,這些人很可能是所謂的「快樂缺氧」,連用藥的機會都沒有,現在唯一可解決的辦法針對高風險的人提早施打單價較高的單株抗體,讓他們減少重症機會,而所謂高風險的族羣並非只是一般所認知的年長者、有慢性疾病史的人。

▲林氏璧強調,並非只有年長者、慢性疾病史的人才是重症高風險族羣。(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林氏璧補充,以日本數據來看,日本去年一整年29歲以下的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僅有2個人,其中一位就是知名相撲選手,加上臺灣昨日死亡案例中也從確診住院到死亡僅6天的30多歲女性,也是因爲體重達90多公斤,因此不論年紀,只要你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都可能會是重症風險族羣,而這也是爲什麼「18歲到60歲有慢性疾病史」的人也在疫苗施打的順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