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37元的貴价早餐,沒人買單了

做個小小的調查,你會在早餐上花多少錢?

最近,曾被稱爲“早餐界愛馬仕”的桃園眷村被傳撐不下去了。今年,桃園眷村在深圳萬象天地的門店正式關閉,宣告這家曾經年營業額超6600萬的早餐店,正式退出了廣東市場。

要知道,這可是人均早茶狂熱的廣東省,在這裡,人們對“排隊吃早餐”有最大的包容度。而一家早餐店,在廣東都開不下去,無疑成爲了一種黑色幽默。

△ 論廣東人對早茶有多執着。(圖/社交平臺截圖)

“敗走廣東”傳聞在互聯網上發酵10天之後,1月17日,桃園眷村公衆號發佈了一篇標題爲《我們的十年》的文章,文中一句“人生總是有起有落,我們身在時代的浪潮中,很多事情確實身不由己”,或許可以算作是品牌對近期風波的迴應,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家紅極一時的“高端中式早餐”,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

△在1月17日的推文下,創始人聶豹寫下了他對品牌的理解和定義。(圖/桃園眷村公衆號)

許多人把矛頭對準了桃園眷村的價格,認爲是“定價太高”,導致桃園眷村失去民心。

這種說法也不是全無根據。如果你打開點評網站查看桃園眷村的門店評價,會發現“價格較高”依然是出鏡率最高的評語之一。

乍看起來,8元一根油條、10元一碗豆漿,20多塊的燒餅……和路邊早餐攤相比似乎也不算離了大譜,但人均37塊的價格似乎又預示着,想在桃園眷村吃得稍微體面一點,動輒就得花上一頓快餐的價錢。

△作爲早餐有點貴,作爲正餐或許還能接受。(圖/點評網站截圖)

所以,“高價”真的是桃園眷村的原罪嗎?至少,在桃園眷村的鼎盛時期,沒人會這樣想。

“幫你告白的早餐店”,

前網紅時代的營銷教科書

桃園眷村,可以說是最早一批“乘風而起”的網紅餐飲。

雖然只看“眷村”二字,你會誤以爲這是一家來自臺灣的餐飲品牌,但其實,桃園眷村是在上海發跡的,其首家門店於2014年在上海泰州路開張,店內主打的招牌美食,也基本承襲自上海早餐界的“四大金剛”——油條、包子、豆漿、飯糰。

形成反差的是,桃園眷村的裝修採用黑白色調,配合侘寂風的裝修,遠遠看上去全然不像一家賣豆漿油條的早餐店,更像是一間現代藝術館。

△當年的桃園眷村門店格調拉滿,堪稱“早餐界的盧浮宮”。(圖/桃園眷村公衆號)

鼎盛時期,桃園眷村擁有40家門店,遍佈全國13座城市。那獨樹一幟的黑底招牌,幾乎遍佈一二線最受關注的頂級商圈,包括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三里屯、南京的德基廣場等,天然就站在話題中心。

那時候,桃園眷村風光無限好,選擇在這裡吃一頓早餐,就算排上兩個小時隊也不稀奇。據當時媒體報道,桃園眷村上海新天地店的每日平均客流量可達700-800人,每天客流最高可以達到1000多人,出品快、翻檯率高,讓它一時間成爲了“中式早餐高端化”的引領者。

△豆漿、油條、燒餅、飯糰,上海早餐界的“四大金剛”。(圖/電視劇《繁花》)

大約是兩岸早餐文化本就一脈相承,這些承載了“故鄉”記憶的美食,曾經廣受好評。

正如當時桃園眷村在“品牌故事”中所訴說的那樣,“它源於一個地名,卻遠不只是一方地域風味的象徵……眷,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情結,也是今天與昨天之間的一種念想”。

時至今日,哪怕南北食客們在豆漿的鹹甜上無法達成一致,但是,很少有人會質疑“豆漿油條”這一對國民早餐CP的含金量。

用飲食串聯文化,這種以“情懷”爲核心的打法,讓桃園眷村在城市中產 之間一夜爆紅。

2016年,一篇名爲《他在LV邊上開了家燒餅油條店,火遍上海灘,網紅們爲吃上一口甘願排隊兩小時》的文章橫空出世。文章在開頭就毫不避諱地提到了品牌的定價“有些逆天”“姑娘們……一副吃不到便不走的架勢”,但隨即筆鋒一轉,開始以密集的金句,提煉概括桃園眷村的文化內涵,而這也成爲桃園眷村最顯著的標籤:文藝。

△一碗豆漿喝到底,就是一場告白。(圖/桃園眷村公衆號)

“我願意爲你,磨盡我一生。”時至今日,這條文案依然在廣告行業中有着教科書級的地位。

在那個土味情話還沒誕生的年代,這種走文藝路子的金句實在是太有記憶點了,不少人特意去店裡點一碗豆漿,只爲用手機拍出這行字在碗底影影綽綽的樣子。

在城市中心的高端商圈,喝一碗有故事的豆漿,隨手一句浪漫的情話,絕對是當時無往而不利的社交貨幣。

當然,這句話在今天看來,是否略顯油膩,那就屬於見仁見智的後話了。但那時,除了桃園眷村,沒人能把豆漿油條的生意,做得這麼“浪漫”。

也正因爲這份一時無兩的文藝範,桃園眷村在風頭最盛的時候,甚至一度 蓋過了幾年前就在做臺式快餐的“前輩”們。

所以,無論是在熱門商圈上班的城市中產,還是慕名前來打卡的旅行者,沒幾個在乎桃園眷村的“貴”。這種輕微的溢價,反而給消費者提供了一種“配得感”。

貴,又如何呢,也不過就差幾塊錢而已。

吃早餐“圖氛圍”的人,

都去哪兒了?

好景不長,桃園眷村在2019年進入了瓶頸期。

這一年,桃園眷村在上海的4家門店陸續關門,其中就包括了那家“開在LV旁邊”的南豐城門店。當時桃園眷村高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停業“只是暫時的”,品牌會在當年內進行全面的品牌升級。

但到了2020年,桃園眷村的“升級”調整仍在繼續,更多“暫停營業”的消息就陸續傳來。當時桃園眷村CMO程輝曾稱:“該關還是要關,租金很高的話,必須關。”

這意味着,爲了打造“侘寂風”選擇的高端商圈+大鋪面,已經讓品牌感到了資金壓力。

△人們發現,桃園眷村正在“消失”。(圖/社交軟件截圖)

當一家家店鋪,慢慢消失在城市中產們所熟悉的“圈子”裡,或許就意味着,任何講不下去的故事,都會有結束的一天。

而桃園眷村的落幕,“貴”並非真正的原罪,失去了講述故事的能力纔是最致命的。

當大環境發生變化,舊食客們正在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戰時,也就沒有什麼坐下來聽故事的閒暇。而新的消費主力軍,對見怪不怪的土味情話並不感冒,這就意味着品牌需要創造新的故事,纔好去籠絡這些年輕的消費者。

但在產品和營銷的創新上,桃園眷村都顯得有些後繼無力。

這幾年,桃園眷村也學會“因地制宜”,開發牛肉麪、小籠包等新品,但無論是更新速度,還是品牌特色,都不能讓新一代的消費者感到滿意。

△2023年,桃園眷村推出的新品米酒“眷村米釀”。(圖/社交平臺截圖)

作爲“前網紅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它其實一直沒能推出一款具有品牌特色的招牌產品,產品既不能留住顧客,也不能與“眷村故事”形成強烈的綁定,就無法擔負起“復興”的重任。

浪潮退去,裸泳的人總是很尷尬。

當人們重新投入生活,才發現這家店不僅開始在線下消失,連在互聯網上,也很少聽到它的聲音。儘管品牌也在努力做跨界聯名、推廣門店活動,但始終沒能形成話題效應,只能看着過去的顧客越走越遠。

37元的早餐有點貴,

打工人的時間更寶貴

至於桃園眷村曾經叫座的招牌美食,也無法成爲老食客持續打卡的理由。

可以說,隨着人們對於“眷村”的好奇心開始消散,吃飯這件事重新回到食物和服務本身,食客們對桃園眷村的熱情也就消散了。

更何況,隨着各種“平替版”涌現,桃園眷村的定位變得更加尷尬。

△網友對桃園眷村定價的吐槽仍在持續。(圖/社交平臺截圖)

“不是桃園眷村吃不起,而是小桃園更有性價比。”桃園眷村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從來不是路邊的早餐攤,也不是講究儀式感的omakase,而是那些介於兩者之間的新中式快餐。

小桃園官網顯示,這家曾被視爲“低配版桃園眷村”的連鎖早餐店,目前已經在上海擁有27家直營店鋪,店鋪面積更小、客單價更低。顯然,它更容易獲得打工人的心。

△小桃園均價10元、20元的套餐組合,走的是更加親民的路線。(圖/社交平臺截圖)

或許從一開始,豆漿油條“高端化”就是個僞命題。

中式早餐的特點,在於最簡單粗暴的碳水衝擊,在於煎炸烹烤中升騰的煙火氣,能夠爲打工人帶來最有效的能量補給,而給故事留出的時間本就不多,要講好一個關於“過去”的故事,並不容易。

畢竟,對打工人來說,想要不緊不慢地吃一頓早餐,從來都非常奢侈。

參考資料:

[1]接連撤店!“早餐界的愛馬仕”桃園眷村怎麼了/中國經濟網

[2]早餐界愛馬仕跌落神壇:曾把燒餅賣到32元 如今剩4家門店/澎湃新聞

編輯:安菲爾德;校對:楊潮,運營:鹿子芮

阿肉

對於這份早餐,你的內心定價是?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