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中的3個處世真相,讀懂受用一生

國內,有這麼一位劇作家,處女作一經發表便震驚文壇,時人紛紛稱讚他是“東方的莎士比亞。”

兩年之後,他再出力作,卻被《大公報》特闢專欄批評,就連嘔心瀝血寫出的劇作,也因直戳現實陰暗面,被導演大部分刪減。

而作者也命同作品,在創作期間飽經磨難。

爲了蒐集素材,他差點被貧民區的醉漢打瞎眼睛;

和小混混套消息,竟被朋友誤會,背上人品敗壞的罵名。

可即便如此,作者還是坦誠:這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因爲它最令我痛苦。

這位劇作家,就是曹禺;這部劇作,正是《日出》。

書中勾勒的是黑暗世態下的衆生羣相:

光鮮亮麗的權貴顯要,盛氣凌人;

艱難苟活的平頭百姓,生如螻蟻。

還有苦心攀附、汲汲營營的人,得了一切,卻失了自己。

雖然那個吃人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書裡揭露的處世真相,到今天仍然受用。

故事發生在城市中心的高檔旅館。

主人公陳白露,是上流社會明豔動人的交際花。

她縱情於舞池,在狂歡中找尋快樂;沉迷於酒精,在虛幻中躲避現實。

每天東方將曉,她才沉沉睡去,華燈初上重又開啓晨昏顛倒、醉生夢死的一天。

外人看來,陳白露奢靡墮落、自輕自賤。

她也早已厭惡周圍的一切,只能抱着玩世不恭的態度,放任自己在不同男人間周旋。

在被無情的社會磨滅最後一絲光亮前,陳白露也是出身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

她讀私塾、上女校,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材生。家世清白,未來大抵可以尋得門當戶對的伴侶,繼續錦衣玉食的生活。

誰料,父親去世,家道中落,陳白露再無倚仗。

爲了謀生路,她隻身出來闖蕩,主辦過遊藝會,當過電影明星,做過當紅舞女。

她拼盡全力討生活,卻一再被有錢人當作消遣的工具,玩弄於股掌。對於愛情,陳白露也曾充滿嚮往。

她愛過一個詩人,當年詩人向她求婚,她便離開繁華都市,去到鄉下和詩人結婚。

詩人想要孩子,她就生下孩子;詩人偏愛賢妻,她就在家相夫教子;詩人喜歡看日出,她就忍着睡意,陪詩人看日出。

漸漸地,詩人厭倦了平淡的生活,他整日拉長臉,皺着眉頭不說話。

他厭棄白露是拖累,想方設法讓白露難受,稍不如意,就對她惡語相向,拳腳相加。

後來,兩人的孩子,意外離世。

夫妻之間唯一的情感鏈接斷了,詩人決絕地拋棄了白露,獨自去追尋新的生活。

絕望的陳白露,任由自己沉溺於紙醉金迷的繁華都市。

她變得只認錢,只要有錢,誰都可以結交她。

她出門要坐汽車,應酬要穿好衣服,生活要他人供養。

錢花完了,就欠債;債到期了,就用身體去償還。

初戀方達生容忍不了她的墮落,想帶她離開去過新的生活。

陳白露卻坦言:“我是賣給這些男人的。”

她不再奢求有真心愛她的人,不再渴望清白安穩的生活。

她拒絕了方達生的求婚,失去了有錢人的供養,在絕望中服毒結束了年輕的一生。

生活中,不少人也曾陷入和白露相似的無望境地。

愛了很久的人,突然轉身離去;用心付出的工作,說裁員就裁員;一向健康的身體,意外亮起紅燈……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人彷彿看不到生活的曙光。

於是,憎恨老天不公,埋怨時運不濟,甚至乾脆對磨難繳械投降。

但就像莫泊桑說的:

人生最大的落敗,是困境面前低下頭,日子過得死氣沉沉;

餘生最好的活法,是看清生活真相後,依舊活得熱氣騰騰。

慢慢熬,抗住了,轉角就會峰迴路轉;好好過,撐下去,未來就會柳暗花明。

書中,陳白露服毒自殺的導火索,是銀行經理潘月亭的破產。

潘月亭是陳白露的供養者,陳白露在旅館的一切開銷,主要由潘月亭買單。

作爲上流社會的體面人,潘月亭坐擁寬敞舒適的房產,報酬豐厚的工作,生活富足無憂。

然而,他仍覺得不夠。

他四處斡旋,結交富戶,巴結官商,把有錢人的資產全部吸納進銀行。

又挪用公款,投資股市,想通過操作市場大賺一筆。

他建大樓,製造經濟繁榮的假象;散佈虛假消息,引得盲目的民衆紛紛跟風投資。

他幻想成爲長盛不衰的金融大鱷,把社會資產變成自己的私產。

不料,股市被人做空,公債一夜間跌停,潘月亭締造的財富大廈瞬間傾覆。

他自己也由人人巴結的金融大亨,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惶惶不可終日。

和潘月亭一樣,妄圖投機暴富的,還有旅館常客張喬治。

張喬治是陳白露的追求者,也是大豐銀行的大客戶。

留學幾年,他混了三個學位,學識卻絲毫未漲。

回國後,仗着國外鍍的金,他在衙門謀了差事,拿着大幾百塊錢一個月的工資,卻整日流連歡場,出入酒局。

他把所有現款存入大豐銀行,又把房產抵押來投資股票。

他甚至休了妻,把自己僞裝成單身精英男,去吸引大戶人家的千金。

投機貪財迷心竅,黃粱美夢終成空。

張喬治複製了潘月亭的悲劇,所有財富頃刻間化爲烏有。

人一旦妄想一步登天,只會讓自己跌入更大的深淵。

書中二人的悲劇,也反覆在現代人身上上演。

看過一則新聞:31歲的張暉是一名程序員,兩年前,他迷上數字藏品,低價買入藏品圖片,再高價賣出。

剛入局時,圖片一買入,隔夜就翻倍,錢來得極其容易,且毫無根據。

張暉嚐到了甜頭,便把父母50多萬的積蓄和借的十幾萬貸款全部投入其中。

誰知,這不過是一場擊鼓傳花的投機遊戲。張暉不幸成爲接盤俠,所有投入血本無歸。

一夜暴富的念想化爲泡影,原本安穩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

如今,張暉大夢初醒。外債纏身的他,工作日上班,週末送外賣,生活上也極盡儉省,只爲早日還完欠債。

看過這麼一句話:

“人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將生活過成一場豪賭,只會做空原本擁有的一切。”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破財是認知的淪陷。

錯估投機的風險,低估本性的貪婪,高估自身的能力,只會在瘋狂攫取中,斷掉自己的後路。

捨棄一夜暴富的幻想,保持慢慢變好的耐心;斬斷追逐風口的執念,懷抱深耕厚植的秉性。

日拱一卒,腳踏實地,才能叩開財富的大門。

在陳白露身邊,有這麼一個男人。

對於陳白露,他既不愛慕,也不追求,只是一味地取悅,違心地奉承。

他就是李石清。

作爲潘月亭的秘書,李石清費盡心思討好潘月亭在意的人,以換取潘月亭的賞識,早日出人頭地,帶領一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工作上,李石清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時常忙得連家也顧不上。

然而,他耗盡心力賺來的工資,卻無力償還到期的房租,維持一家人的溫飽。

家裡大女兒要嫁人,二女兒正讀書,小兒子生着病,母親連一件過冬的衣服也沒有。

爲了升職加薪,擺脫貧窮的窘境,李石清當掉家裡值錢的東西,把換來的錢充排場,讓妻子陪客戶打牌;把尊嚴踩在腳底,對各色人等卑躬屈膝。

本是寒門凡夫,受盡磨難,嚐盡辛酸,李石清的遭遇讓人同情。

但面對相似境遇的同事黃省三,李石清竟現出了兇獸般的狠厲。

爲了替銀行節省開支,他辭掉了每月只拿十塊錢工資的黃省三。

失去唯一的生活來源,黃省三無奈來到旅館,極盡卑微地求李石清,希望自己能再回銀行做事,養活家裡嗷嗷待哺的三個孩子。

李石清冷漠地回絕,直言自己不想幫他。

他像驅趕一條狗似的,呵斥黃省三不要再跟着自己,還辱罵他是個廢物,活不了就去死。

黃省三走投無路,配好毒藥,打算一家人分食。誰知,三個孩子毒發身亡,他自己卻苟活下來。

深悔害死孩子的黃省三,崩潰發瘋,他再次找到李石清,一心求死。

目睹同事慘狀的李石清,卻沒有絲毫同情。

他怒罵黃省三是流氓,厭棄地讓他滾,像甩掉狗皮膏藥似的,生怕黃省三再粘着自己。

殊不知,底層互戧,誰也走不出生活的泥淖。

不久後,潘月亭投資失敗,銀行破產,李石清失去了賴以爲生的工作;

他湊不齊50塊錢的押款,病重的兒子也不治身亡。

李石清終究爲自己的無情買了單。

有句話說:“人之所以高貴,是因爲他對衆生的悲憫之心。”

爲了生存掙扎的你我,都見識過生活的殘酷,飽嘗過人世的辛酸。

爲了碎銀幾兩奔波勞碌,本就十分不易,又何苦相互拉踩,苦苦相逼?

在起落沉浮的人世中,做個良善的人,心懷悲憫,與人爲善。

那些相互體諒的溫暖,終會支撐我們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難關。

季羨林曾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不完滿纔是人生。”

稱心的生活,殷實的金錢,騰飛的事業,在歲月的流轉下不過是過眼雲煙;

但對未來的希望,對財富的敬畏,對他人的悲憫,纔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放下對過去不幸的追悔,用心感受當下的溫暖;

放下對錢財無盡的追逐,享受握在手心的滿足;

放下對苦難深深的怨懟,體諒周遭人羣的哀苦。

如此,我們纔會有勇氣面對生活,有能力掌控財富,有餘力幫扶他人。

點亮【在看】,願我們坦誠面對這百味人間,坦然接受每一次際遇,腳踏實地以謀生,心懷希望以謀愛。

十點讀書開視頻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頻裡學知識

歡迎點贊關注

本期解讀:李清照《聲聲慢》

作者 | 孫靜,閱讀沉澱,寫作成長。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衆號:聽聞悅。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