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60億後,這隻超級大白馬完成超級大反轉!

作者:大師兄,編輯:小市妹

連虧三年後,A股超級大白馬,終於重新回到上升軌道。

【王者歸來】

疫情三年,中國航空業遭遇嚴重衝擊,以國際客流爲主的上海機場無疑是受衝擊最大的一家。出境遊客銳減導致公司最爲倚重的,免稅店租金收入斷崖式下降,2020-2022年,上海機場年度營收幾近腰斬,合計虧損接近60億元,業績下降幅度遠超過白雲和深圳等一線城市機場。

疫後重啓第一年,國內航空業逐漸復甦。

2023年,中國民航國內航線完成12.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34.8%;國際航線完成473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84.6%。

上海機場也迎來了困境反轉。

近日,上海機場公佈2023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超110.47億元,同比增長101.57%,創下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超9.34億元,順利實現扭虧爲盈。

▲來源:同花順

過去很多年,上海機場旗下運營的只有浦東機場,單這一家機場,其實還不足以實現當下的業績。

2023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5448萬人次,是2022年的近4倍之多,但是相比2019年下降了28%。由於國際旅客遠不及疫情前,浦東機場免稅業務雖然同比增長近4倍,但是還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上海機場能夠重回營收巔峰,還得歸功於2年多之前的資產重組。

2021年6月,上海機場發佈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上海機場集團持有的虹橋機場公司100%股權、物流公司100%股權和浦東機場第四跑道。

按照2019年的數據,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7609.7萬人次,全國排名第二,虹橋機場旅客吞吐量4563萬人次,在全國機場中排名第8。至此,上海機場不再專指浦東機場,而是成爲整個上海市機場的代表,同時也成爲A股第一家擁有兩大超級機場的上市公司。

2023年,虹橋機場公司實現營收31.51億元,淨利潤2.57億元;機場物流公司實現營收17.07億元,淨利潤4.67億元;兩家新併入的公司,貢獻了一半的營收,以及接近80%的淨利潤。

也就是說,上海機場的王者歸來,是控股股東的雪中送炭,也是兩大超級機場的強強聯合,抱團取暖。

與上海機場相比,一線城市其他三個機場上市公司的旅客量同樣出現了同比大幅上漲,而且除了首都機場仍然虧損之外,白雲機場、深圳機場均實現扭虧爲盈,只是因爲沒有重大資產重組,去年的營收增速遠小於上海機場。

從業績規模上看,解決了同業競爭之後的上海機場,優勢進一步擴大了。

【躺贏之道】

在A股市場,上海機場一直是價值投資者公認的超級大白馬,公司市值最高時接近2200億,是一線城市其他三家上市機場市值總和的近2倍。

上海機場一枝獨秀,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獨特的地緣優勢、旅客結構以及超強的盈利模式。

從上海出發,兩小時短途飛行覆蓋中國80%的前100大城市,飛往亞洲主要城市的時間在2至5小時內,飛往歐洲和北美西海岸的航行時間約爲10小時,絕佳的地理位置,讓上海機場成爲全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航空樞紐之一。

機場的收入包括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前者包括飛機起降費、旅客服務費、安檢費等,實行政府定價,利潤較低,收入主要取決於飛機起降次數和旅客規模;後者包括廣告、餐飲、免稅等,實行市場定價,利潤較高,收入取決於旅客規模和質量。

作爲全國第一大城市,上海身處中國最富庶的長三角地域,人口規模超過1.6億的“江浙滬”,幾乎成爲現今中國最富裕羣體的代名詞,爲上海機場帶來源源不斷的優質客流。

疫情之前,還沒完成合並的上海機場國際旅客一直接近50%左右,而首都機場和白雲機場不到30%,深圳機場更是不到10%,而且上海機場的國際航班主要面向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高端商務旅客較多。極大的旅客規模加上極好的旅客質量,讓非航空收入一直是上海機場的主要營收和利潤來源,其中免稅店收租更是堪稱躺贏的王牌業務。

2017年至2019年,上海機場免稅店租金收入逐年增長,分別爲25.55億元、36.81億元和52.10億元,佔到當年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爲31.69%、39.53%和47.60%。

對於任何一個免稅商而言,上海機場優質客源的流量價值,都極具有吸引力:

第一,它的流量是獨享的,沒有人跟它競爭。第二,它的流量是零成本的,甚至是負成本的。第三,它的流量是被篩選過的,而且是在封閉的空間之內,乘客沒法走,流量變現的單客價值是很大的。

由於免稅業務帶來的高毛利,上海機場盈利能力明顯強於一線城市的其他幾家機場。2019年,上海機場淨利潤超過50億,是首都機場的2倍,白雲機場的5倍,深圳機場的近10倍。

【飛得更高】

最近幾年,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行業風生水起,傳統優質消費股在A股跌跌不休,上海機場的股價也由高位下跌60%,市值蒸發超過1200億。

造成股價下跌的不僅是短期疫情影響。在很多人看來,由於國內出生人口不斷下降,中國產業轉型是大勢所趨,傳統消費市場成長空間有限,上海機場也已經面臨長期業績天花板。

這種認知其實有失偏狹。中國經濟規模如此巨大,新興科技行業的崛起,絕不意味着傳統消費已失去潛力。

在人均GDP已跨過1萬美元的中國,包括航空出行在內的很多消費領域滲透率仍然極低:2019年有人做過統計,中國差不多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13億沒有出過國。在消費升級和龐大人口基數下,擁有浮動性定價優勢的航空出行,顯然仍有很大增長空間。而機場特別是國際航線機場,也將顯著受益於航空出行的滲透率提升。

2024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提出國際客運市場將加快恢復,預計2024年底恢復至疫情前約80%。作爲國內最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上海機場的運營情況也依然向好,特別是國際旅客呈現出加速復甦態勢。

2024年一季度,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1827萬人次,虹橋機場1161萬人次,同比2023年繼續大幅增長,其中國際旅客數量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0%左右,相比去年顯著回升。

3月31日開始的夏秋航季中,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日均計劃執行國際、港澳臺客運航班566架次(其中,浦東機場521架次,虹橋機場45架次),同比增長91.2%。

主要運營國際航線的浦東國際機場,計劃在夏秋航季新增希臘雅典、沙特利雅得、英國曼徹斯特、馬來西亞檳城四條航線,恢復比利時布魯塞爾、俄羅斯聖彼得堡和新西伯利亞三條航線。屆時,浦東機場通航國際、港澳臺航點達到90個,其中倫敦、巴黎、羅馬、洛杉磯、法蘭克福、悉尼等26個重要洲際客運航點,每日至少有一個航班可以抵達。

政策層面的支持,也在爲中國和世界的交流提供支持。

截至今年3月初,中國已同157個國家締結了涵蓋不同護照的互免簽證協定,其中已有23個國家同中國實現全面互免簽證安排,還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給予中國公民免籤或落地籤待遇。

國際旅客和免稅收入是決定上海機場能否盈利、能否賺大錢的核心因素。可以預期的是,隨着上海兩大機場特別是浦東機場國際遊客量的逐漸恢復,以及免稅協議從今年開始重新回到2018年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頂”, 上海機場的免稅收入和整體盈利在2024年仍將有大幅增長。

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的“機場茅”,遠未到落地的時候。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爲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