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臺灣研究集刊》中國共產黨引領國家統一的方略要義及其歷史定力(孫亞夫)

中國共產黨成立即將屆滿100週年。(圖/Shutterstock)

——寫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了。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創造了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業績。新中國誕生以來,中國共產黨承擔着解決臺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歷史使命,併爲之進行了72年的奮鬥,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爲代表的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爲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形成了正確的、行之有效的對臺方略。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將持續引領我們矢志不渝、堅忍不拔,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國家統一大業。

一、對臺工作取得歷史性巨大進展

臺灣問題自產生之日起,就內外因素交織;隨着它的延續,又新舊矛盾疊加。解決臺灣問題,要處理1949年以來兩岸社會制度和政治意識形態不同的問題,要處理國共兩黨矛盾,尤其是國民黨不願進行和平統一談判圖謀維持兩岸現狀和實現「分治」的問題,要制止「臺獨勢力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的圖謀,要解決美國阻撓臺灣與大陸統一的問題。臺灣問題還一直受到國際戰略格局的影響,一直處在國際戰略競爭的熱點位置上。說到底,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與美國這個超級大國、20世紀90年代以後唯一的超級大國之間的較量。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任務是很艱鉅的。

就是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環境中,中國共產黨砥礪前行,衝破重重阻礙,取得對臺工作的歷史性巨大進展。

第一,挫敗了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圖謀,避免國家重新陷入戰亂,維護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

第二,結束了1949年以後長達 38 年之久的兩岸隔絕狀態,由此開啓了兩岸人民交往,帶動了一系列兩岸交流合作,催生了兩岸協商談判。

第三,沉重打擊了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的分裂行徑,制止了李登輝製造「兩個中國」、陳水扁謀求「臺灣法理獨立」的圖謀得逞, 2016 年以來強有力地制約着民進黨及其當局發動「臺獨」重大事變。

第四,積累了兩岸商談的重要成果。1992年,兩岸雙方分別授權的民間團體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達成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確立了兩岸商談的政治基礎。1993 年,兩會舉行了1949 年以來以民間名義公開進行的第一次兩岸高層人士商談——「汪辜會談」。2008 年至2015年,兩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並進行商談,達成 23 項協定和多項共識,對協議範圍內的交往與合作做出了制度化安排。2014 年至2015 年,國務院臺辦與臺灣方面陸委會負責人多次互訪,兩部門建立了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創造了以民間名義進行商談之外的新商談方式

第五,實現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自大陸方面 1979 年提出兩岸「三通」主張,經歷近30年的間接「三通」,至2008年12月正式實施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全面通郵,再至 2009 年 6 月臺灣當局開放大陸企業向臺灣投資,開始了兩岸雙向投資,至此兩岸直接雙向「三通」全面實現。

第六,密切了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繫。1987年兩岸隔絕狀態結束後,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往發展迅速,形成緊密聯繫。特別是在經濟方面,投資、貿易達到相當大的規模。長期以來,大陸是臺商投資第一目的地;2020年,臺灣是大陸第七大貿易伙伴、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場。 2020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進出口佔其進出口總額34.2%,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其出口總額43.9%。

第七,國共兩黨領導人、兩岸領導人進行了歷史性會談、會晤。2005 年 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會談,實現了1945年以來國共兩黨領導人首次會談。2015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會晤,實現了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這兩次會談、會晤,書寫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篇章,樹立了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第八,促成國際社會承認一箇中國的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一箇中國爲基礎發展對外關係,與外國建交,反對「雙重承認」,避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問題。1971年,爭取聯合國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權利。1979年爭取美國在與臺灣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廢除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從臺灣撤軍的條件下,與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堅持按照一箇中國原則處理臺灣對外活動問題,推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奉行一箇中國政策,大大壓縮了臺灣當局對外活動空間。

第九,大陸經濟和現代化建設不斷髮展,2010年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經濟總量101.6萬億人民幣(14.7萬億美元), 是臺灣的22倍, 達到美國的70.3%; 軍事力量對臺灣形成壓倒性優勢,也有力震懾了外部勢力的干涉。這樣的發展,改變了臺海形勢基本格局中力量對比的比例,迫使「臺獨」勢力不敢輕舉妄動,也使美國武裝干涉臺灣問題解決的顧慮大大增加。

這72年成就凝聚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了臺灣被從祖國分割出去,維護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箇中國的局面,抵禦了外部勢力的干涉,維護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

二、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的基本要義

在推進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全面、系統的對臺方略,包括核心精神戰略思想、基本原則、大政方針和各領域的基本政策。72年來,對臺方略中的某些政策目標已經實現,某些政策策略和工作方法已因形勢變化而調整,延續至今的對臺方略的基本要義是:

第一,對臺方略的核心精神。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爲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二,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思想。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包括臺灣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國家統一大業。

第三,保持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兩種戰略選擇。出於民族大義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的考慮,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時,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絕不是針對臺灣同胞的,而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圖謀的。

第四,爭取以「一國兩制」方式實現和平統一。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在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且高度自治。「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第五,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大陸與臺灣同屬一箇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雖然1949年以來,臺灣與大陸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國共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箇中國的事實。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發展與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處理臺灣對外活動的根據,是反對「臺獨」的有力武器。「九二共識」體現了一箇中國原則,是一箇中國原則在發展兩岸關係中具體運用的寶貴成果,核心意涵是「海峽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第六,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臺獨」行徑是對兩岸關係發展與國家統一的最大威脅。如果發生「臺獨」分裂勢力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事實,如果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和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第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根本目標是和平統一,政治基礎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箇中國,有效途徑是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強大動力是兩岸同胞團結奮鬥,必要條件是反對「臺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

第八,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通過交流合作擴大共同的經濟利益,增強彼此的文化紐帶,密切相互的同胞感情,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不斷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第九,推進兩岸協商談判。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兩岸商談的共同政治基礎是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 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包括和平統一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兩岸商談可以有步驟、分階段進行,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由兩岸受權民間團體進行商談,可以由兩岸雙方負責兩岸事務的主管部門(國務院臺辦與臺灣方面陸委會)進行交往和磋商,可以由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進行民主協商。應進行兩岸政治談判,以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爲實現和平統一談判創造條件。

第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同屬中華民族,都受中華文化哺育。要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工作方針,保護臺灣同胞正當權益。本着「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團結臺灣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攜手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

第十一,爭取國際社會理解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立場、原則和政策,支持兩岸關係發展和中國統一。鞏固和擴大國際社會承認一箇中國的局面。根據一箇中國原則,建立和發展與外國的關係,反對「雙重承認」。在一箇中國原則基礎上處理臺灣對外活動。對臺灣與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不持異議,但是反對臺灣以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爲目的的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協商,對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第十二,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受任何外國干涉。中國政府以何種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並無義務對任何外國做出承諾。

三、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的優秀品格

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把握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體現了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實事求是精神,反映了對兩岸關係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從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取得歷史性巨大成就。這是一個全面系統的方略,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律、軍事、涉外事務等各方面,既涉及統一前的政策和措施,又涉及統一後的安排;既涉及和平解決問題的辦法,又涉及武力解決的考慮;既涉及兩岸關係的內部事務,又涉及國際涉臺事務,可以應對各種複雜問題乃至最壞的情況。

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具有優秀的品格。

第一,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崇尚統一、維護統一的民族精神。正是因爲中華民族具有中國是一個統一國家的歷史意識,才使中國作爲一個國家而保存下來,從而使中華文明成爲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大的夙願。要實現這一偉大復興,就必須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國家沒有完全統一,就談不上真正的民族復興。全體中華兒女都盼望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中國共產黨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並帶領人民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趨勢。「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

第二,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的頑強意志和堅定決心。無論力量小還是大的時候,無論兩岸關係發展順利還是遇到很大困難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都始終堅持國家統一的目標和努力;強調「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嚴正表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第三,實事求是。不斷深化對臺灣歷史和現實的瞭解,研究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對外活動等方面問題,尤其是研究臺灣民衆的真實想法。從實際出發,制定符合實際又推動形勢發展的政策、策略和措施。

第四,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72年來,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的基本原則一以貫之。毛澤東時期,已形成一箇中國原則、反對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反對「雙重承認」、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等基本原則,這些原則自產生以來始終貫徹如一。同時中國共產黨針對臺海形勢變化,陸續提出一系列新主張、新政策。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和平解放臺灣的主張,制定了「一綱四目」的政策。鄧小平同志作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決策,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江澤民同志提出了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胡錦濤同志提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習近平同志發表了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於2019年1月2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的《爲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重要講話,是中國共產黨人思考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最新成果,豐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樹立了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發展歷程的重要里程碑。這次重要講話,總結了1949年以來對臺工作取得的歷史性巨大成就,宣示了追求國家完全統一的堅定決心和高度自信,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是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獻,是做好新時代對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黨對臺方略的內涵不斷豐富發展,指導實際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第五,原則堅定性和策略靈活性有機統一。強調堅持原則,同時也注重靈活應用策略。毛澤東同志關於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思想,提出只要臺灣迴歸祖國、政權統一、外交統一於中央外,其他都可以商量。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兼具原則性與高度靈活性的統一,原則性就是臺灣與大陸必須統一,就是一箇中國原則;靈活性就是在國家統一的前提下,臺灣可以保持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並且高度自治。「九二共識」的達成,也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在臺灣方面表達了謀求國家統一、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態度的前提下,通過求同存異,最終達成了 「九二共識」。

第六,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兩岸一家親」是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在對臺工作中的體現。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兩岸同胞共同奮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靠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成果由兩岸同胞共同享有。要求把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工作方針貫徹到各項對臺工作中去,理解、關心臺灣同胞,滿腔熱情爲臺灣同胞多辦好事、多辦實事,撫平歷史創傷,促進心靈契合。

四、遵循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我們有全民族要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意志,有具有優秀品格的對臺方略,有不斷增長的力量,一定能推進國家統一進程。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越是推進這個進程,遇到的風險和挑戰也會越大;而且到了臺灣問題將最終解決、國家統一將最終實現的時候,矛盾會越激化,對抗會越尖銳,形勢會越複雜。在這個時候,我們尤其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一段時間以來,臺海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需要我們增強戰略思維,判斷形勢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變化的走向究竟是什麼。總的看,各種矛盾越來越聚焦,越來越逐步走向戰略決戰。

首先看我們自己。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以來,國內外經濟學界不斷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在一段時間後與美國持平甚至超過美國。雖然預測的時間點有所不同,但大體上認爲是在2028年至2030年期間,由此也會帶動科技、金融、軍事實力進一步發展。如今,我們已取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勝利,開啓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制定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實現這個綱要目標的過程中,我們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金融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可以肯定,這樣一種發展,將促使臺海力量對比進一步發生有利於大陸的變化,實現國家統一將擁有更雄厚的基礎、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保障,兩岸關係形勢將發生新的歷史性巨大變化,「臺獨」活動將受到進一步遏制,外部勢力武裝干涉臺灣問題解決的顧慮將進一步增大。這是完全可以預言的。我們強調發展,並不是在等待發展,而是積極推動發展,而且將發展壯大起來的力量轉化爲對臺工作的資源。我們強調實力,不單是說武力統一需要實力,同時也是說和平統一同樣需要實力,解決臺灣問題說到底是實力的較量。我們評估各種能力,並不是要等到力量與美國持平的時候才能解決臺灣問題,而是要使有關決策更有底數、更有前瞻性、更有把握。

再看臺灣。民進黨當局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時期,狂熱地依靠美國挑釁大陸、謀求「臺獨」。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後,民進黨當局爲適應拜登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政策,調整手法,做出要緩和兩岸關係的姿態。但他們不會放棄「臺獨」立場、不會接受「九二共識」,而且它實現「臺獨」的步驟實際上已到了臨界點。民進黨的「臺獨」主張近20多年來幾經包裝,最主要的是編造了「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說法,然後宣稱要通過「正名」「制憲」「加入聯合國」,使臺灣成爲「一個正常的國家」,達到「臺獨」的目的。民進黨經過20多年的經營,掌握了臺灣執政權,培植了「臺獨」的社會思想基礎,已經走到了實現「國家正常化」的邊緣。而再跨出這一步,就是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可見這一步已經是「臺獨」的最後一步了。「臺獨」之路已經走進了絕境,民進黨已經到了末路瘋狂的時候。

再看美國。1979年中美建交後,美國爲借重中國對抗蘇聯,在臺灣問題上大體可以履行對中方的承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方認爲中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下降,公然違背對中方的承諾,但爲避免因「臺獨」而捲入與中國大陸的戰爭,1995年以後多次表示,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不支持臺灣參加聯合國等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還曾對李登輝、陳水扁的「臺獨」冒險進行了一定的制約。2010年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後,美國對中國的防範開始增強,奧巴馬政府開始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2017年特朗普上臺後,美國視中國爲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全面打壓和遏制中國發展,爲此加緊扶持臺灣民進黨當局,鼓勵他們對大陸進行挑釁。美國通過一系列涉臺法案和條款,在軍事、官方往來、外交事務等方面都採取了一系列「過線」「玩火」做法,並向中國炫耀武力,進行軍事威脅。特朗普政府的國務卿蓬佩奧甚至宣稱「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叫囂「全面取消對美臺交往的限制」。 這嚴重背棄了對中方的承諾,衝擊了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走到了完全脫離一箇中國原則的邊緣,使臺海形勢處於中美建交以來最緊張的時候,也使中美關係處於建交以來最壞的時候。2021年,拜登政府上臺後,雖有意緩和中美關係,但仍認爲中國是「唯一」有可能持續挑戰國際體系的「競爭對手」, 並認爲中美關係成爲「21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 說得直白一點,還是視中國爲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此定位,美國將繼續抑制中國的發展,也就仍會利用臺灣問題對中國進行挑釁,也就很難不按特朗普時期美國通過的涉臺法案和條款行事,還會不斷挑起中美關係緊張,不斷引起臺海形勢緊張。2020年以來國內外都有輿論認爲,中美最終將因臺灣問題而爆發戰爭,有的還預測將在5年內。雖然這僅是一家或幾家之言,但反映了對中美在臺灣問題上對抗嚴重性、尖銳性的看法。

民進黨頑固堅持「臺獨」立場,美國阻撓中國完全統一,這將使臺海形勢繼續處在尖銳的矛盾之中。那麼,臺灣問題能否解決呢?答案是肯定的:能。之所以能,最根本的是中國大陸將持續發展,力量將不斷壯大,一直達到克敵制勝的程度,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目標。我們有這種戰略自信,也有這種歷史定力。

我們要遵循中國共產黨對臺方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思想,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更加集中精力進行現代化建設,把我們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金融實力、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再推上一個大臺階,進一步增強解決臺灣問題的物質基礎和綜合能力,進一步增強抵禦外部勢力武裝干涉中國統一的能力。我們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行徑,保持和平統一的努力,繼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時保持非和平方式的戰略選擇,不斷加強軍事鬥爭準備,應對各種複雜狀況,包括最壞的狀況。既能在「臺獨」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的時候,沉着應戰,戰而勝之;又能在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時候,使用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決戰決勝,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本文經廈大臺灣研究集刊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刊登時省略了註釋)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