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學館今開工 估2024年建成延續文學偉大傳統

上海文學館開工2024年建成:接續上海與文學的偉大傳統。圖爲上海文學館效果圖。(澎湃新聞)

上海文學館開工2024年建成:接續上海與文學的偉大傳統。圖爲上海文學館效果圖。(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16日報導,上海是20世紀中國文學重鎮、中國新文學發祥地、策源地、推動地和收穫地,現代文學史上幾乎所有重要作家,魯迅、巴金、茅盾、郁達夫、徐志摩、傅雷、柯靈、施蟄存等等,都和上海有關。上海文學館16日在虹口區武進路439號舉行開工活動,預計將於2024年建成,並對公衆開放。

報導稱,上海文學館最終選址虹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柔石、施蟄存等大批知名作家在虹口工作,魯迅的最後10年在此度過,茅盾的筆名在此誕生,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的熱潮在此掀起。

據悉,上海文學館將於2024年建成並對公衆開放,屆時它在主體建築外,還將集城市更新、歷史保護、商業復興於一體,延續城市風貌的邊界和街景,保留現存規畫,建成的上海文學館地上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由「扆虹園」等3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及1幢新建建築組成。

其中三棟老建築屬於趙家花園(又名「扆虹園」),這裡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滬上聞名的公共空間,孫中山曾三次到訪,而今已是第五批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主體建築(新建築)的設計方案,根據所屬風貌保護街坊的特徵,更注重新、老建築之間的呼應和融合,並在外立面中注入紅色元素的表達,讓時空與時空交流和互動起來。虹口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要求結合城市更新、空間重構,在城市建設中留存市民的鄉愁。

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王偉表示,未來文學館不僅有良好的展陳、保存功能,還能在文學研究和普及教育、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旅遊等方面有凸出表現,讓上海文學館成爲能夠代表國際文化大都市水準、吸引人們近悅遠來的文化空間。

「今天這個時刻,不僅在上海的文學歷史上會是極爲重要的一頁,在中國的現當代文學史上也將是重要的一頁。」上海著名作家孫甘露說,這不僅因爲上海這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鎮將擁有一座承載、研究、講述自身文學歷史的博物館;更重要的是,百多年來,中國社會的鉅變,人們閱讀寫作使用的語言由文言文向白話文的歷史性轉變,新文化運動推動着的傳統中國向新中國的轉變,以及描述、記載、形容這一系列轉變帶來的經驗、感受、思想和憧憬。「那些最重要的寫作,最重要的作品,那些最重要的內心活動和文學創造,很多就發生在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方圓幾公里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