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抱美國大腿 漸失自我防衛能力

旺報社評

大陸第三艘航母「福建號」日前下水,這艘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福建號」堪稱大陸軍事現代化里程碑,已讓美國軍事專家開始憂心,西太平洋軍事實力正向大陸傾斜,美國可能在亞洲「失去軍事威懾力」。

美國軍事威懾力漸弱化

1990年代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成爲世界唯一霸權,有意改變「重歐輕亞」外交政策,透過「戰略東移」逐步把部署在歐洲的重型武器裝備,轉移到太平洋的美軍基地。但1991年的波灣戰爭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延誤了「戰略東移」的進程。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開始在阿富汗及伊拉克打反恐戰爭,因而停止「戰略東移」。中國抓住這段戰略機遇期,邁向「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軍事現代化之路,亦即:從國家層面來說,發展是硬道理;從軍隊層面來說,打贏是硬道理。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和世界新軍事的嚴峻挑戰,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成爲解放軍建設最重大的歷史課題。

經過20年的軍事發展,包括海、陸、空、天、磁的五維空間,解放軍在高技術局部戰爭領域,已經擁有現代技術水準的武器系統,及與之相適應的作戰方法,在作戰目的、目標、戰鬥力、空間、時間等方面,都達成高技術作戰體系間的武裝對抗能力。這個作戰體系包括以戰略核武器作後盾的常規武器系統、支援保障系統、管理系統等。特別是戰爭要素資訊化程度越來越高,資訊超過作戰平臺作爲現代戰爭的戰略資源地位,也日益上升。

在大陸軍事趕超下,《紐約時報》不得不承認,「隨着中國軍隊的實力、先進程度和信心的成長,美國主導印太地區的軍事威懾力量正在失去效力」。雖然五角大廈增加了對人工智慧和天基系統等尖端技術的投資,爲21世紀30年代可能與大陸發生高科技衝突做準備。但除非美國儘快帶來新的資源,否則等到部署這些武器時,軍力的平衡很可能會明顯地向中國傾斜。

《紐約時報》儘管沒有使用「東昇西降」的用語,但已很明顯的指出,大陸面對美國的挑戰,已憑藉實力的增強找到迴旋的餘地,甚至可能讓美國不得不屈服。就像2018年美國川普政府對大陸實施貿易戰,4年後美國民主黨的財政部長葉倫終於承認,部分對中國關稅已經「毫無戰略意義」,拜登政府只能考慮移除它們,作爲緩解美國當前高通膨問題的手段。

國民兩黨競相依賴美國

美中貿易戰發生後,初期看似美國居於優勢地位,但是拉長到現在俄烏戰爭發生以後,高通膨將吃垮美國人的財富。大陸經濟雖然也受到衝擊,但是大陸不但沒有國債危機,而且有充裕的外匯存底,加上龐大的內循環經濟,過去頂住美國祭出的貿易戰,現在面臨的只是內部疫情所造成的問題,而不是外部戰爭因素所帶來的衝擊,大陸有能力靠自己解決,這將加速「東昇西降」的速度。

如今第三艘航母下水後,美國專家們更得承認,軍事上的進步將讓中國的強硬言論和行動具有更大的政治分量。這可以從日前的「香格里拉對話」中看出來,美中在臺灣問題上針鋒相對,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強硬宣示「可以爲臺灣分裂主義不惜一戰」。

當東亞的軍事實力逐漸向大陸傾斜之際,國、民兩黨卻在比賽誰更抱緊美國大腿,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到美國表態「親美不親中」,民進黨跟着美國喊「建立不對稱作戰能力」,準備把戰場拉到街頭巷尾。

過去70年臺灣勵精圖治,維持臺海均衡,當東亞的軍事力向大陸傾斜,美國逐漸在亞洲失去軍事威懾力時,臺灣朝野卻放棄自我奮鬥,競相「戰略東移」依賴美國,將讓臺灣漸漸「烏克蘭化」,這纔是臺灣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