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激盪數字中國建設新動能

本報特約評論員

建設數字中國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當前,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正在不斷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把握髮展大勢、搶抓戰略機遇、勇於創新突破,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千方百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必將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佔比達10%!日前在福州市舉辦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10%,億萬民衆暢享“數智紅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將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爲國家戰略,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5G網絡、光纖寬帶網絡和移動物聯網絡覆蓋面更廣,先進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研發進度不斷加快,2023年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位……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爲主題,設置數據資源與數字安全、數據要素與數據資產化等13個分論壇,同時現場體驗區設置“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優化發展環境”等4個板塊,運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潮技術,全方位展示各領域數字化最新成果,顯示了不斷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磅礴力量。

數字賦能產業轉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以數字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對實現傳統產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我國產業邁向中高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數據顯示,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已超3.2萬億元,已培育421家國家級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從供應鏈到生產線,數實融合進一步提速,不斷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以工業數據空間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加強信息共享,應用物流運單人工智能識別、智能沙箱等技術提升多式聯運承載能力和銜接水平,建立專業化新藥研發數據集進行智能化分析以有效降低新藥研發週期……本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上,首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一一亮相,正是以數據要素促進產業轉型的真實寫照。

數字賦能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爲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羣衆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生活成爲人民羣衆的重要生活方式。揆諸現實,推動信息化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美好願景,正成爲惠及方方面面、人人日常體驗的生動現實。

手機端一鍵下單點好早餐外賣,掃二維碼騎共享單車上下班,用在線辦公軟件開遠程會議,語音喚醒智能電視點播影音節目,92.5%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2023年“網絡中國節·春節”主題活動相關內容總傳播量達304.5億次,2023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5.7億……數字化服務廣泛滲入人們的衣食住行、購物、娛樂、社交等多個服務場景,使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化、消費範圍更加多樣化,彰顯了數字中國建設賦能美好生活的巨大潛力。未來,經濟社會各領域還將涌現更多新業態新模式,讓更多人在數字化浪潮中享受發展紅利。

建設數字中國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正在不斷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站在新的起點上,把握髮展大勢、搶抓戰略機遇、勇於創新突破,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千方百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必將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