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發展 數據激活勢能——來自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觀察

(原標題:數字賦能發展 數據激活勢能——來自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觀察)

新華社福州5月25日電 題:數字賦能發展 數據激活勢能——來自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觀察

新華社記者董建國、嚴賦憬、顏之宏

5月24日至25日,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爲主題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舉行,來自各領域的代表圍繞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展開碰撞,爲觀察數字時代的中國提供了風向標。

數字技術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機器人、無人機等悉數亮相,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同臺競技……峰會現場體驗區爲觀衆打造全新的數字生活、文化體驗,展現出數字時代的智慧面貌。

在展覽會上,各種機器人成爲當仁不讓的“人氣王”。解答問題、表演太極、沖泡咖啡……身處“千行百業”中的機器人們,在盡職盡責地打着工。

在飛象星球展區,一對一的人工智能作文輔導吸引不少觀衆。“這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據工作人員介紹,飛象星球依託國產自研教育大模型打造的人工智能系統,能通過多輪啓發式對話,幫助學生理解題目、發散思維、下筆成文。

一些展商還展出數字賦能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可能。在九章雲極的展臺上,顯示屏上展示着公司爲企業量身定製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依託該方案,傳統制造業企業不僅能夠實時掌握生產數據,還能在諸如生產機械故障的情況下快速找到解決辦法。

業內人士認爲,隨着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加速發展和提升,大批科技成果找到了現實應用的場景,帶來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興起。

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

在全國紡織業重要集羣地福建長樂,借力工業互聯網,當地紡織企業加快創新驅動轉型步伐。

當“AI質檢師”在紡織車間給產品“找茬”,結果是“瑕疵識別準確率達95%以上,檢出個數也從人工的每百米10個到AI的40個”。在福建東龍針紡有限公司的紡織車間內,幾臺率先試點數字化智能化的經編機都逐一配上了“AI質檢師”,在新生產的經編花邊上尋找瑕疵點,併發出網格位置預警和提示。

“系統應用以來,面料實現了在線100%全檢,整體效率大幅提升2倍到3倍。”福建東龍針紡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劉小強說。

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爲,數字技術正日益融入經濟發展的各領域,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土壤,不斷拓展着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潛力。

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已超3.2萬億元,已培育421家國家級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從供應鏈到生產線,數實融合進一步提速,不斷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爲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峰會期間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穩健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

讓數據的流動像自來水一樣

因數字而變,因數字而興。不論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雲計算服務還是產業數字化轉型,數據要素都滲透其中。專家們認爲,數據要素要“用得好”,關鍵是“流得動”。

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表示,數字時代,萬事萬物都在數據化,數據資源越來越豐富,數據要素流動也越來越快,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

峰會上發佈的《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ZB(澤字節),同比增長22.44%。

如何激活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更多有效數據供給成爲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答題。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立功認爲,可通過立法、監管等方式強化數據要素管理,加快數據脫敏、脫密,能夠便於定價、確權,加快數據流通。

福建發佈促進數據要素流通交易的若干措施,安徽加快出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辦法,杭州加快推進高標準建設“中國數谷”以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各地正積極行動,以數據爲抓手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表示,將面向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數據要素市場,出臺數據產權制度,制定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交易政策文件,建立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安全治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