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怒潮軍校的黃埔精神──胡璉與怒潮學校之3(曾建元)

柯遠芬擔任怒潮學校校長時期,曾在新埔國小操場上方建了一座精神堡壘,目前仍然完好,不時還有後人前往瞻仰。(陳權欣攝)

陸軍第12兵團軍事政治學校,代號怒潮學校,典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歌〉首句:「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前身爲第12兵團之株良軍事訓練團和浙贛閩邊區司令部軍事政治學校。

民國38年3月中旬,胡璉第二編練司令部由浙江省江山縣遷往江西省南城縣,傳出有意興辦軍事政治學校,即有各地流亡學校師生前來投奔。第一批都是湖北人,共有88名,第二批主要是河南人,最早爲浙江省金華縣豫華聯合中學8、9位教師與200多名學生,於4月由前河南省第5區許昌行政督察專員範任率領而來。

未久,又有河南省西平中學校長趙漢章自漢口率西平中學、中原聯合中學與國立嵩雲聯合高級中學400河南流亡學生前來投效,胡璉乃指定唐三山與李德廉籌組浙贛閩邊區司令部軍政學校,於民國38年5月1日開訓,同日胡璉創辦與命名的軍報《正氣中華報》創刊,該報即爲《金門日報》之前身。

浙贛閩邊區幹校第一堂課由範任主講《正氣中華報》發刊詞與文天祥之〈正氣歌〉,下午爲分組討論,題目爲:〈如何發揮浩然正氣的力量,完成戡亂建國大業〉,晚間則欣賞南宋丞相文天祥傳記電影《國魂》,該片系改編自吳祖光話劇《正氣歌》,由卜萬蒼執導,並於當日展開招生宣傳。

6月12日舉行入學考試,考試科目爲作文一篇,15日放榜,15日,隨着陸軍第12兵團的恢復,浙贛閩邊區司令部軍政學校也就改名爲「陸軍第12兵團軍事政治學校」在江西省瑞金縣立中學正式開學。

胡璉自任校長,副校長爲唐三山,範任爲國民黨代表,李德廉初任總教官,旋改任國民黨副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該校以豫華、西平、中原、嵩雲等校流亡學生,編成第1大隊,復由範任在贛南主持招考,以600江西子弟編成第2大隊,其餘編成第3大隊,而計有8箇中隊與1個女生中隊。學校規畫最終校址在臺灣。

6月20日,遷會昌縣立中學上課,校門口懸一對聯,文曰:「革命同志請進來,不革命的滾出去」。平日上課,上午爲學科,主要爲《三民主義》,下午爲基本教練,夜點名時,由隊職官訓話。胡璉對怒潮學生十分愛護,下令軍人不準毆打學生。

胡璉於6月底親臨以〈天下事從艱困中得來,才能可大可久〉爲題致詞,指出:「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成功必屬於努力奮鬥、堅忍圖成者」。

7月中上旬,兵團先後光復閩西與粵東,高魁元在閩西收有福建省立長汀中學學生等2、300人;出任廣東省第9行政區行政專員兼梅縣縣長的兵團副司令柯遠芬,則於8月下旬在梅縣設立廣東省第九行政區軍政學校,招收有學生700人,榜首爲廣東省立梅州中學應屆畢業生劉超榮。

8月5日,以解放軍急攻贛南,怒潮學校學生乃與第67軍劉廉一部行動,一路步行,由會昌縣周田鎮經尋鄔縣澄江鎮、會昌縣筠門嶺鎮、尋鄔縣吉潭鎮撤出江西,進入廣東省平遠縣,復經平遠縣東石鄉、蕉嶺縣新鋪鎮、梅縣縣城、豐順縣城、豐順縣湯坑鎮、揭陽縣城,再由揭陽碼頭登汽艇傑生號循韓江抵揭揚揭陽縣庵埠鎮,這一趟走了半個月,政治教官王蘊填詞、音樂教官許建章譜曲,製作了一首〈行軍樂〉,鼓舞學生行進中的士氣。

在梅縣,縣長柯遠芬發給學生每人兩雙力士鞋及半塊大洋(銀元5角),在豐順和湯坑洗溫泉,則是入伍後第一次洗熱水澡。而一路翻越崇山峻嶺,沒有東西吃也沒水喝,許多學生因飢渴難耐支持不了,生飲水溝水而生病。

爲掩護師生安全,胡璉命令第11師第31團開進梅縣。8月28日凌晨,廣東省第九行政區軍政學校全校師生乘20餘輛民用卡車撤退,離開梅縣、前往庵埠,9月1日,柯遠芬接任閩粵贛邊區軍政學校校長,因兵團已決定撤退臺灣,校名改爲陸軍第12兵團軍政學校,廣東省第9行政區軍政學校梅州700客家子弟旋即於9月5日乘車抵達庵埠新校址報到,併入陸軍第12兵團軍政學校,怒潮全校學生重新混合編成創造、掃蕩(奮鬥)、挺進3大隊與12中隊,大隊長分別爲廖漢才、段昌義兼教務長和王興誠。

29日全校1900名師生整裝由庵埠開往汕頭,30日晚間8時,經東南軍政副長官羅卓英協調,乘海辰輪渡海來臺。在庵埠期間,柯遠芬指派了小規模具有經驗的學生爲民助割,受到民衆的歡迎。柯遠芬特別注重軍民合作,重視民衆的感受,懂得組織訓練和動員民衆。

10月2日下午1時船抵基隆第18號碼頭,4時上岸,新竹縣關西鄉仕紳文昌祠管理人吳錦來親到港口迎接。吳錦來子吳清煥、吳煜南留學日本,民國26年,與赴日考察的國民革命軍第9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柯遠芬偶遇認識,34年柯遠芬來臺出任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與吳家父子重續前緣。柯遠芬此次再來臺灣,事前已請求吳家協助安排怒潮校址,吳家再請其親家新埔鎮長潘錦河協助,亦獲首肯。

怒潮選址新埔,亦出於前廣東省政府參議鄒滌之的建議,鄒滌之爲新竹縣芎林鄉客家人;其次,新埔爲客家莊,柯遠芬爲廣東省梅縣人,語言無阻;第三,新埔於二二八期間傷亡最少,正因柯遠芬在二二八期間擔任警總參謀長,以權力濫用、處置失當而遭受罵名,在此較無心理壓力;第四,新埔無都會之喧囂,可使學生專心向學;第五,新埔地名可做新黃埔的發揮,寓意傳承與復興。柯遠芬於對這一點最爲中意,而以商湯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詮釋「新埔精神」,以砥礪師生志節。

(作者曾建元爲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邱榮舉爲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退休教授)

【未完待續,曾建元專欄每週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