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西北抗戰勁旅 碑墓滄桑(徐全)

西安事變主角蔣中正(右)、張學良(左)及楊虎城(中)在事變發生前合影。(本報資料照片)

從清朝末年開始到中華民國成立,陝軍(陝西陸軍)是國軍中的一個非常特別的派系。這個派系的國軍部隊在早期甚少參與國民政府內部的政爭,反而是一直在西北地區進行地方權力爭奪戰。讓陝軍這個派系一舉成名的自然是發生在1936年12月的陝變(西安事變),其領袖楊虎城連同東北軍首領張學良扣押蔣委員長。在抗戰中,陝軍和其他派系的國軍一樣,盡力履行保家衛國的使命,奮勇向前。他們留存在今日的公墓或是紀念碑,是他們抗敵犧牲的證據,也是彰顯他們國軍屬性的最好豐碑。

第一六九師 殘碑中的抗戰史

國軍第一六九師源自陝西陸軍,1937年1月由第四十二師下轄之第一二四旅擴編而成,同年7月前往山西參加娘子關戰役。1939年1月隸屬第九十八軍,直到1941年一直在中條山一帶進行對日遊擊作戰。1939年12月參加第二戰區第五集團軍冬季攻勢。1941年5月隸屬第一戰區第十四集團軍參加晉南會戰,1941年9月沁水作戰中幾乎全軍覆亡,軍長武士敏負傷自戕。1944年9月參加桂柳會戰。1944年12月隸屬中央軍體系的第二十九軍(先期隸屬第三方面軍),參加桂柳反攻,收復南寧、柳州、桂林。

國軍第一六九師的公墓紀念碑目前發現兩處,一處在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算盤溝茶房沿,建於1940年。另一處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子洪口,建於1938年。這兩處公墓紀念碑都被破壞過。

筆者是在一份中國大陸的報紙中(〈沁源發現茶房沿阻擊戰烈士紀念碑——碑文字跡清晰爲工整楷體,碑額刻有「荷花」和「千秋不朽」字樣〉,《山西晚報》2018年11月6日,第10版)看到這則紀念碑的新聞。根據碑誌內容來看,這次戰鬥提及了中共軍事領導人朱德,但其身分卻是國軍的第二戰區東路軍指揮。而中共方面的抗戰史敘述亦較少提及朱德在第二戰區東路軍的任職。被發現的《算盤溝茶房沿阻擊戰碑誌》除碑帽與碑身連接處有部分斷裂缺失外,基本完好。整通碑高185cm、寬77cm、厚10cm,爲砂石碑,碑文字跡清晰可見,爲工整楷體。碑額刻有「荷花」和「千秋不朽」字樣。碑陰刻有「萬古流芳」字樣,且有陣亡將士名錄,數量約330餘人。碑誌全文如下:

「算盤溝茶房沿阻擊戰碑誌

一九三八年二月,第一六九師爲朱德總司令指揮的東路軍,武士敏任師長,一九三九年十月,一六九師在算盤溝茶房沿一帶發現敵軍,武士敏帶領部隊與日軍在此打了□天三夜,村民從山上往山下的算盤溝村指揮部、戰地醫院運送傷患,犧牲的戰士埋在茶房沿附近,本次戰役我軍□□了全面勝利。爲紀念當年茶房沿犧牲的烈士,特立此。

國民革命政府

一九四零年四月」

國軍紀念碑通常使用民國紀年,何以這座紀念碑使用西元紀年,這是非常值得觀察的一個面向。其次,在對日抗戰期間,國府或國軍方面甚少使用「國民革命政府」這樣的表述。然而,從這座紀念碑的發掘情形看,其顯然又在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遭到過破壞。因此,這座紀念碑背後的故事仍舊有待研究。

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的「陸軍第一六九師子洪口護國戰役陣亡烈士紀念碑」則是爲了紀念1938年4月國軍保衛祁縣子洪口的戰役。當是時,日軍第一零八師團集中了十餘個聯隊由河南博愛,河北邯鄲、邢臺、石家莊,山西陽泉、榆次、太谷、祁縣和長治,向太行山地區發動進攻。從當年4月11日至4月16日,國軍第一六九師多次打退日軍進攻,最終迫使日軍撤退。戰後建立陣亡將士公墓,樹立紀念碑。紀念碑頂部有青天白日徽,中間鐫刻「陸軍第一六九師子洪口護國戰役陣亡烈士紀念碑」字樣。後來,紀念碑和公墓在1949年後遭到嚴重破壞,部分殘碑成爲農家院牆。殘碑上的部分字樣是:

「你們已盡了保衛祖國的責任,我們尚在繼續奮鬥中…中華民族的破曉,靜候中華兒女的怒吼,衝鋒…我們現正…一面拼着大刀,一面擔着喚醒四萬萬同胞的晨鐘共同振奮起來…維護世界人類的正義和平…我們更要…的血跡…循着你們的軌道…來完成你們未完成的使命。」

公墓紀念碑題款是: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六日 一六九師子洪口□□陣亡烈士紀念 本師戰□□□幹部訓練班第□期學員全體公立」。

第一七七師 英魂矗立黃河畔

在中國山西省平陸縣,有一座建於1939年的國軍烈士墓,所屬部隊是國軍第一七七師五三零旅一零六三團三營。

國軍第一七七師源自陝西地方部隊。1937年3月,由第十七路軍直屬部隊、第十七師及陝西警備各旅編成之一部爲第一七七師。1937年10月馳援山西忻口。1938年6月隸屬國軍第九十六軍,在芮城作戰,損失慘重;後參加1939年第二戰區冬季攻勢;1940年11月擔任黃河防衛任務;1944年4月參加豫中會戰;1945年3月參加豫西鄂北會戰。同年6月改隸國軍第三十八軍。

公墓碑正面朝北,面向中條山方向。碑額刻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和中國國民黨青天白日黨旗。碑身正中鐫刻「陸軍第一百七十七師五百三十旅一千零六十團三營殉國烈士紀念碑」字樣以及陣亡軍人名錄。碑兩側刻二十九位陣亡軍人的軍銜、姓名和籍貫。公墓被背面朝南,面向黃河,碑額刻「民族先鋒」4個大字。

此公墓與晉南中條山一五八一七高地戰役有關。中條山戰役中,國軍衆多部隊損失慘重。從公墓碑記看,在是次戰役中,國軍第一七七師五百三十旅一千零六十團三營有二十九爲官兵陣亡。軍方戰後爲他們建立公墓。公墓碑碑記全文如下:

「人類本互尊互助之精神,方能求得社會之和平與改進。乃倭寇魑魅外貌,梟獍居心,效青蛙之怒吼,裝嵎虎之自尊,罔顧國際之正義,破壞人類和平,張大血口,意欲一下啖食亞洲,進而併吞世界,於是甘冒不韙,窮兵黷武,戮我人民,奸我婦女,焚我房屋,掠我財產,寇跡所至,悽心酸目。我許先烈快明等是用氣,奮風雲志安社會,擔天地之正氣,抱馬革之裹屍,或拋鋤頭,或投筆硯,挺胸攘臂,齊赴前線,東渡以還,與寇周旋,惡戰幾度,衝鋒陷陣,英勇靡冠,搴旗執戟,挫敵烽焰,方擬掃霽陰霾,奏唱凱還,拯我弱小民族,登彼道岸,恨昊天不弔,於晉南中條山一五八一七高地戰役,促其壽算,此諸先烈均爲時代碩彥,今遭殄殞,國家胡堪,民族胡堪,嗚呼痛哉!吾人留後死之軀,一息尚存,當步諸先烈血跡,拼命邁進,決殲彼惡魔,以樹立中華民族之真正自由獨立,而慰諸先烈在天忠魂,未來實果,請諸先烈拭仙目以靜觀。

盧勁節撰

王伏波書

苗振海刻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二月下浣 立」

此外,紀念碑上亦有詩一首,不過其中有些字已經不可考:

「七律·藉申悼懷

月茫霜白夜色昏,風聲鶴唳□□□。

□□□□凜冽氣,梅老□□俱精神。

碧血寫就自由魂,青山築成獨立門。

浩氣翻出新世界,粉碎惡魔侵略心。」

公墓飽經時代風霜,仍然存在於田間地頭中,刻字模糊。

歷任指揮官命運各不同

第一六九師首任師長武士敏在抗戰中陣亡殉國。第二任師長郭景唐因爲在西安事變時拒絕支持楊虎城,於中共建政後立即遭到逮捕,被判刑15年,最終於1968年死在監獄中。第三任師長曹玉珩在中共建政後被逮捕,於1952年遭到處決。第四任師長謝清華則前往臺灣。

第一七七師方面,首任師長李興中曾支持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投向中共,任職中共河北省政協高官。第二任師長王根僧則是中共黨員,參與西安事變,後來成爲中共軍事將領,帶領共軍進行新疆。李振西參與西安事變,但中共建政後被關押長達24年。劉孟廉則在四川西部與中共交戰中被俘,最後被處決。末代師長張玉亭投向中共,成爲中共衛星黨民革(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

(作者爲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