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蔡麥會背後的美中護欄(蘇泳霖)

麥卡錫與蔡英文結束閉門會議後在媒體前握手,但轉身開記者會就強調不違反一中原則。(圖/中央社)

蔡總統過境美國洛杉磯,會晤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及18名朝野議員,排場不小,但有些細節泄露出玄機。其實,蔡總統、麥卡錫都在爲美國的一中政策背書,也成爲美中「管控衝突」共識之下和平競爭的兩具提線木偶。

首先是「麥卡錫的腳」。「蔡麥會」令人「眼前一亮」的場景,除了那架雷根總統專機外,就是麥卡錫那雙棕色皮鞋及綠色棉襪了。如果再仔細端詳其他與會議員的服飾,可以發現他們都和麥卡錫類似,屬於「商務休閒」套裝。換言之,美方議長、議員透過服飾刻意宣示:這不是「正式、官方、外交」會晤,只是一場非正式的相見歡。一如蔡總統在紐約智庫演講時,邀請函被矮化爲「嘉賓」,這次蔡麥會的圖片亦清楚現實,麥卡錫桌面名牌上寫着「議長」,而蔡總統的名牌只能寫「閣下」。

其次是「蔡英文的嘴」。蔡總統幾乎在所有外交、公開場合圍繞臺灣國際情勢的發言,都必須提及三大重點:一是兩岸互不隸屬。二是中國對臺灣的打壓。三是威權主義的擴張。然而,這三句話在與麥卡錫會晤後共同發表談話時,統統不見了,甚至連「這個國家」、「中華民國」也難以啓齒。如果正如民進黨所言,蔡麥會是近200家國際媒體參與的「史無前例」高光時刻,那麼蔡總統怎麼只會乖乖地闡述美國與「臺灣人民」之間的關係呢?

不難看出,蔡英文與麥卡錫見面的腳本,似乎早在美中高層的危機溝通時,就已經一筆一畫地寫好。蔡總統出訪前,外媒披露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秘密通話,相信在那次溝通中,中方向美方「畫線」、美方向中方「交底」,這纔有了後來蔡總統過境第一站紐約被低調處理,過境第二站加州在既定架構內活動的事實。

同樣地,北京後續由四機構發佈聲明抗議、5日宣佈實施臺海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7日對蕭美琴與遠景基金會、亞洲自由民主聯盟進行制裁,應該也是華府「交底」後,陸方可預測、可控制的反制措施。

大陸軍改後,海警基本具有海軍裝備和實戰能力,但仍隸屬政府序列。例如,這些年大陸就是用海警在釣魚臺常態化護航,避免中日摩擦上升到敏感的軍事層面。因而此次大陸海警的臺海巡航,行動上宣示了「臺灣屬於中國」的政治意涵,卻沒有升高到軍事封鎖、乃至「武統」預演的敏感層級。

同樣地,北京對蕭美琴的制裁也僅具有象徵意義,不再像去年那樣,以檢疫等理由再度中止臺灣部分貨品進口,再次表達出大陸反獨「只打極少數、爭取大多數」的政治考量。

蔡麥會當天,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北京與法國、歐盟領袖會面,重點應是烏克蘭斡旋,外長秦剛也與沙烏地、伊朗外長舉行三方會談。這個細節折射出,北京對蔡麥會「心裡有數」,歸根究柢,恐怕是美中護欄正在見效。基本可以斷定,蔡麥會對美中關係的衝擊,甚至比氣球風波還小。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