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翻轉兩岸敵意螺旋的有效作爲(林谷芳)

大陸曾拍攝清末民初時期10位教育家的紀錄片《先生》。(取自網路)

兩岸關係這幾年已陷入敵意螺旋中,正如此,奧運會中,全紅嬋受訪的直白,尋常人看到的是小孩的純真,綠媒卻能直接將之衍生爲:大陸窮人家的翻身,只有靠小孩接受不人道訓練並取得成績一途;而相對地,擁有大陸大量粉絲的藝人小S,就一句「國手」之稱,竟也被對岸網民畫歸臺獨,連商業代言都被解約。

敵意變成螺旋,意指雙方都在這裡加碼。而這加碼,老實說卻是由臺灣開始的,對「九二共識」的直接否定,顛覆了兩岸過去的交往基礎,裂痕一開,不思補救,自然就愈裂愈大。不補救,根深柢固因於統獨的意識形態,但也因臺灣內在環境與國際局勢的轉變。內在環境是近20年來「去中國化」教育已臻成熟,掌握了年輕人就掌握了選舉,即便施政無能,一樣能用「芒果乾」勝選。外在環境則是美國已驚懍於中國之崛起,獨派以衝突正是良機,美國會出兵臺海,有這想法,你又如何讓他們改弦易轍?

然而,稍有理智的人也可以想到:即便美國如此,大陸就會停止統一的步驟?不會的!這是大陸的核心價值所在。而其結果,先不說兩岸一衣帶水,這些年軍事位差又逐漸拉大,就說美國擋得住大陸,臺灣到時也必滿目瘡痍;更何況,擋得了一時,又如何擋得了永遠,臺灣人往後仍須時時處在戰爭的恐懼中,這種恐懼又哪是時下年輕人所能體會的?就用以阿爲喻,有一研究說,佔有優勢的以色列人精神病的比例在世界位列前茅,就因這隨時存在的戰爭壓力所致。

敵意螺旋的終極必是武統,這幾年大陸民間對臺灣的態度已大幅改變,網路上更充滿敵意,其原因,固有因美國圍堵,大陸國勢日強,又採取戰狼外交所致,但根柢地,還因臺灣自己「去中國化」。正如此,只要能在「去中國化」上有所改變,就多少能讓螺旋稍緩,甚而反轉螺旋。君不見,朱立倫不怕抹紅的態度一出,大陸也立即釋出善意。

當然,真要反轉「去中國化」,現實上是個大工程,透過體制資源,「去中國化」如今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雖如此,並不代表有識之士即無可爲。

有可爲,是因臺灣是大陸的核心價值。說核心價值,是指這裡不是隻有地緣政治的利益,更有同文同種的連結,所以非至不得已,並不輕啓戰爭,讓民族感情斷裂。

有可爲,也因臺灣本就是中國文化生根之處。儘管有日據的50年,有近幾十年與西方的接軌,但無論是語言文字、思維模式、生活習慣,還多是中國的,「去中國化」也只能將這些由顯而隱,而反轉,其實也就再讓它由隱而顯。

有可爲,還因中國文化在臺灣並未斷絕過,這種傳承使臺灣前些年在應對當代上取得良好成績,也在改革開放後的30年間對大陸社會起了一定作用,回到這裡,就能喚起兩岸的共同記憶,而有這共同記憶的人,正是目前大陸社會的菁英與領導階層。

即此,無畏臺灣當前的氣氛,在不同場合裡表達相關的中國文化情懷,固能釋放此間之善意;讓更多大陸人讀到更多發生在臺灣的中國故事,更就是反轉兩岸敵意螺旋的關鍵。這些故事有80年代之前臺灣在弘揚中國文化上的苦心孤詣,有當前「去中國化」下許多臺灣人的堅持,當然更有那兩岸交流時期彼此互動而生的成果。有此,一來固能稍減許多地方的「去中國化」操作,最終,則更可戳破「去中國化」的假議題本質。

的確,在翻轉兩岸敵意螺旋上,並沒有許多人想的那麼不可爲,例如大陸曾以「他們的背影,民族的正面」爲切入,拍出清末民初時期10位教育家的紀錄片《先生》,其中有4位就在臺灣老去,臺灣若能在此補全,觀瞻就有不同,而這,正是民間力量所能及的。有志之士,盍興乎來!(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