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芬蘭化」已成絕響(陳國祥)

圖爲2019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丁(右)接待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的畫面。(資料照/TPG、達志影像)

俄羅斯魯莽入侵烏克蘭,徹底改變了歐洲安全體系,幾乎所有歐洲國家自此都對俄國更加心懷恐懼,紛紛尋求保護傘。過去對俄委曲求全的芬蘭,一改悠久的中立立場,宣佈決定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直避免加入北約的瑞典繼踵其後,執政黨表示支持該國申請成爲北約成員。以往爲了自保而採行的「芬蘭化」措施紛被揚棄,近代歐洲的格局頓然丕變。

加入歐盟而不入北約是避免與俄羅斯衝突的護身符,歐盟27個歐盟成員國中,芬蘭、瑞典、愛爾蘭、奧地利、塞浦路斯、馬爾他都選擇這條路徑。由於歐盟自我定位爲「超國家」區域組織,而北約則爲一個橫跨大西洋的歐洲大陸與北美政治和軍事同盟,兩者宗旨有明顯區別。芬蘭與瑞典一貫主張「軍事不結盟」,所以不尋求加入北約。根本原因還在於顧忌強鄰俄羅斯,因爲俄國強硬表態反對,認定北約並非單純基於防禦用途,而是劍指俄羅斯;又由於地理上芬蘭與俄國接壤的邊境超過一千公里,如果芬蘭成爲北約盟國,西方國家等於兵臨城下,將軍事聯盟擴展到俄國國境最前沿。

爲了避免激起俄羅斯的敵意,兩國一直保持節制。俄軍入侵烏克蘭改變了兩國的意志。芬蘭和瑞典民衆對加入北約的意願陡然升高,有急遽變化。瑞典逾半國民支持加入北約,芬蘭更有近8成國民贊同成爲北約盟國;5年前超過一半人反對。

芬蘭與瑞典人民看到烏克蘭的悲慘際遇,希望加入北約剛性的保護約定,因爲北約「集體防禦」第5條條款規定,若一個成員國受到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武裝或軍事攻擊,將視爲攻擊聯盟內所有成員國,其餘盟國將作出相應及共同迴應,包括使用軍事途徑。芬蘭與瑞典如果如願加入北約,可帶來更強大的集團保護,收阻嚇他國攻擊之效。何況兩國若加入北約,象徵其已告別長期的軍事中立傳統,開啓歐洲國家共同防衛新的篇章,而且以美國馬首是瞻,歐美戰略格局從根本改變。

「芬蘭化」不僅對北歐兩個鄰近俄羅斯國家有護身作用,美國及臺灣有些學者專家也認爲兩岸不妨考慮將臺灣芬蘭化,以保長遠和平。「芬蘭化」源自二戰後爲了避免鄰近強國蘇聯的併吞,芬蘭在國際事務上順從蘇聯意見,並且以自我審查方式消弭、壓制國內各種反蘇聯的異聲,以保住芬蘭的主權及領土完整。蘇聯解體後,芬蘭加入歐盟,芬蘭仍奉行中立國的政治與軍事路線,維持不加入北約,並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瑞典也奉行類似的政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根本上改變兩國的安全環境,鹹認「芬蘭化」不可信也不可行。「芬蘭化」代表的軍政中立化政策終結之後,歐洲的戰略平衡、地緣政治格局以及美歐關係都將產生突破性改變。

「芬蘭化」化爲灰燼之後,苦戰中的烏克蘭首先不會再以「芬蘭化」爲解決軍事衝突的目標,只能堅持作戰下去,直到勝負定奪爲止。至於臺灣,面對大陸可奉行「芬蘭化」之議,理由是可減少臺灣遭受武統的危險性,並且減低美國運用臺灣在全球抗中戰略佈局中的關鍵地位。然而,「芬蘭化」既已失去附麗的空間之後,「臺灣芬蘭化」同樣化爲灰燼,從此斷無存在的理據。今後美中之間的戰略角力、兩岸關係的根本解決以至於臺灣政局的演變都將受到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