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給和平一個機會(朱雲鵬)

(圖/達志影像)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等一行正在北京訪問,與大陸官員就各項議題進行對談,包含剛發生以巴戰事中伊朗的角色、企業競爭環境、貿易管制、對毒品原料的管制等。同一期間,大陸官員與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凱瑞進行視訊會談,希望進一步開展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專家等交流對話與合作,共同推進COP28的成功舉辦。

但是在此同時,美國政府前國安顧問博明接受媒體訪問,發表了鷹派的言論。他「不看好」美中的緩和,強力批評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剛剛離開大陸,華爲就發佈一款手機,成功打破她制訂的出口管制。他認爲,經濟疲軟不會使大陸手軟,反而會考慮鋌而走險;對付北京的最好方法就是硬實力,也就是加強軍備。

類似的矛盾每天都在上演,在美國上演,也在臺灣上演。國慶日主視覺設計彰顯Taiwan National Day,沒有中華民國,馬前總統因此拒絕參加典禮。而在國慶日當天,總統致詞的基調是保持現狀和維護和平,但是對於攸關臺海和平的九二共識,還是和其以前言論一樣,絕口不提。

基本上,過去50年來美、中、臺三邊關係的基礎,就在美中戰略和解以及中華民國憲法之上。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言我國領土爲固有疆域,臺灣和大陸地區都屬於中華民國領土,只是我國目前的治權不及於大陸地區。這樣的憲法,使得美中得在導引雙方關係緩和化的尼週上海公報中,得以宣稱「美方知悉(acknowledges)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堅持有且只有一箇中國(there is but one China),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對這一立場不表異議(not to challenge)」;就是所謂的美國「一中政策」。

這樣的政策基調,隨着美中關係從和解轉向競爭,甚至轉向抗衡而日益遭受挑戰。在立論尚稱公允的艾利森《註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中,艾氏列舉了未來美國政策的四個選項,其中之一是「破壞」,內容爲「支持西藏和臺灣的獨立,中國毫無疑問會對這些舉動採取暴力的反應…美國軍隊可以暗中訓練和支持分離主義叛亂分子…通過鼓動中國內亂,讓北京…無暇他顧,美國可以避免或至少大幅推遲中國對美國統治地位的挑戰。」這不是艾氏本人的偏好選項,但他把這樣的「挑釁」列爲未來可能的發展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美國鷹派人士極端立場的由來。川普時期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之前重金受邀到臺灣訪問時,就公開主張美國應該直接承認臺灣獨立。另外一位也受邀來臺的波頓,也曾經做過類似的建議。

同樣在川普時期曾擔任國防部官員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在其《拒止戰略》一書中則更直接主張,美國應該「迫使中國用一種會激發美國盟友危險意識的方法作戰」:中國基於本身利益會竭力避免它陷入(對鄰國形成巨大威脅的)情境,所以要確認北京會照這個劇本演出,很可能需要用故意的行動(deliberate action)來激發。美國及其盟友必須籌備、擺出姿態、採取行動來迫使(compel)中國不得不採取會讓盟國覺得它可怕性超過想像的行動。

在其書「綁定策略」一章的「殘忍」一節中,他主張「對臺灣的民間設施提供反飛彈防禦是不智之舉」;意思就是,缺乏反飛彈防禦纔會讓中共在攻擊時造成臺灣民間的重大傷亡;如此一來,就會激起美國及其盟國人民的公憤,於是協力抗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書被華爾街日報選爲當年度十大好書之一。

筆者最近出版《給和平一個機會》一書(時報文化),書中呼籲,臺灣各界要重視美國輿論變化,要多與美國主張和平的理性人士交往;另外也要捍衛中華民國憲法,不要繼續執行「去中華民國化」。只有這樣雙邊努力,和平纔有比較大的存活機會。

(作者爲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