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國會改革貽笑國際 藍綠失分(單厚之)

立法院17日院會表決大戰一觸即發,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中背影者)卻翻上桌,遭國民黨立委攔阻。(姚志平攝)

立法院院會前天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結果卻發生嚴重肢體衝突,還因此登上路透社、CNN、BBC等多家國際媒體,路透社甚至稱臺灣是「粗暴的民主國家」(rambunctious democracy)。國會議員頂着「國會改革」的名義大打出手,不數人頭卻打人頭,看在一般的民衆眼中真的是荒謬至極,若改革還是比拳頭,那真的不改也罷。

前天共有6名朝野立委掛彩送臺大醫院,立法院打架早就舉世聞名,這次衝突論打得最兇、打得慘,在國會衝突史上根本排不上名,但卻是送醫人數最多的一次,對所有菜鳥立委都算是一次震撼教育。

衝突發生後,準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先是代表賴清德到臺大醫院慰問受傷的民進黨立委,並譴責暴力。潘孟安並表示,已有立委送醫,不宜再進行議事,否則有不公平性問題。賴清德深夜在臉書發文感謝民進黨立委,「面對程序不正義的議事過程」,仍奮戰到最後一刻,「展現我們守護民主的堅強意志」。

賴清德和潘孟安都曾擔任過立委,也曾都是國會衝突中的當事人,又即將入主總統府,如今卻講出這種沒有常識和高度的話,實在令人失望。

首先,在過去8年民進黨有國會多數時,也有國民黨立委因衝突入院,賴清德和潘孟安可曾講過類似的話,要立法院不要繼續開會?再者,賴清德口中的「程序不正義的議事過程」,完全是依照過去8年民進黨的遊戲規則,爲何當初就正義,如今就不正義?

最重要的是,雖然總統實質掌握行政權,但立法院纔是《憲法》明訂的「最高立法機關」,總統有什麼資格對立法院的運作和議事指手畫腳?賴清德的話不僅暴露出他對總統的角色和高度沒有清楚的認知,更讓國民黨版的訴求有了合理的基礎—既然賴清德這麼愛講立法院,還把自己放在國會的對立面,何不到國會即問即答講個清楚?

朝野口口聲聲都說要「國會改革」,但試問究竟是誰的國會?誰的改革?賴清德顯然沒有把立法院當成自己的國會,也沒有當成全民的國會,只把立法院放在自己的對立面。而國民黨雖然是國會最大黨,但顯然也沒有把立法院當成自己的國會、全民的國會,否則就不會硬架着韓國瑜要強渡關山,也不會讓國會蒙羞,上演如此貽笑國際的戲碼。

國會改革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永無盡頭的過程,國會改革不可能靠比拳頭達成,也不可能靠一時的人數優勢達成。沒有共識、有接近半數立委不承認的遊戲規則,姑且不論將來會不會被大法官推翻,未來也必將成爲立院衝突的因子,讓立法院永無寧日。

國會改革原本應該是一件能夠爭取更多人民認同、展現高度的事,但如今藍、綠、白三黨卻搞得一副像幫派火拼、小流氓私鬥的樣子。本週立法院將繼續審查該法案,到目前爲止,藍綠都同樣失分、沒有贏家,接下來的輸贏,其實是誰真的能展現足夠的高度,誰真的把國會和全民放在心上,纔可能是贏家。(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