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誰騷動兩岸危機的基準線?(王尚智)

蔡英文與賴清德登上雲林艦,向貴賓及媒體揮手致意。(洪靖宜攝)

深居久違的蔡英文,與賴清德聯袂參加海巡「雲林艦」交船。兩個人「誰走前、誰走後」的政治動作,引人權力交班的側面解讀,但包括管碧玲、顧立雄等海巡、國安系統陪同參加的場面,讓人鮮明的聯想:金門海巡撞船風波背後的「決策羣體」。

外界始終納悶,兩岸金門海巡撞船事件的「真相」之外,對於最高「國安」決策系統究竟如何「看待、定義、介入」此風波的風險控制同樣好奇。尤其總統府與國安會在面對國防部長邱國正屢次表達對兩岸情勢緊張升高的憂慮之餘,爲何仍能「淡然以對、無心插手」?

賴清德年初勝選,民進黨延續8年執政的政治現實,意味着兩岸必然得要面對「臺獨執政」的敏感深水區。國際上緊密關注着,中國大陸可能將如何「重手」改變兩岸關係的全新定位,以及賴清德將如何在520就任演說時,描繪他個人自身與臺獨價值定位的新舊取捨。這裡於是浮現出一道有別於蔡英文執政的全新兩岸「基準線」!堪稱極具風險,同時也騷動不安。

金門海巡撞船事件,在近30年兩岸的漁權、海權的民間衝突中並非絕無僅見。但過往李、扁、馬執政時代,兩岸有共同「大事化小」的默契,以避免民間小衝突被迫上升成「海權、軍事」的武力意外摩擦。這次民進黨政府與海委會,在國際媒體高度關注兩岸緊張之後,雖然稍微願意「收斂挑釁、低調解決」,但「政治意識形態的倨傲」依然力求掩飾真相,尤其忍不住繼續透過媒體放話,終究難以「小事化無」,無法結案收拾。

整起事件最大的影響,主要使得臺灣的兩岸「安全基準線」繼續內移、內陷!體現在三方面:首先,中國大陸民間對臺灣的總體印象繼續劣化,呼籲強調「武統」的民怨據此高漲,這爲今後兩岸戰爭的潛在負面情勢增添薪柴。其次,中國大陸將金門、馬祖海域、甚至臺灣海峽今後採取「內海化」,將從過往的言語叫囂,轉變成具體的海權維護行爲,兩岸海峽中線的默契將徹底瓦解。

而進一步最重要且最麻煩的,尤其是「兩岸軍事衝突可能就僅在一念一線之隔」!「漁民衝突」或許在最底層,上升至兩岸「巡警衝突」,再進一步確實就是兩岸「軍事衝突」了!邱國正最近提出臺灣方面「第一擊」的防衛底線,雖說是國軍防衛與主體尊嚴的必然決定,但國防部實際上卻從頭到尾完全無力去解決「政治騷動」的前期複雜性。

這一切也就重新反覆回繫於「國安決策判斷」!此後無論總統府或國安會,在賴清德主政之下,原本早就複雜難料的兩岸緊繃新局,終將如何界定「兩岸危機的基準線」?是否猶然輕視一旦「案情黑箱、政治叫囂、媒體擴散」繼續釀成的兩岸情勢劣化?尤其對民進黨內部的派系民代、政府官員無止盡的撥弄、扯謊、掩飾、推諉,毫無內部的控制約束之力。

北京「兩會」期間的大陸對臺宣示,雖然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最後回到「和平統一」的宣示,但王毅對國際社會的強烈喊話,顯示大陸除將在外交上繼續圈圍臺灣成爲「內政關係」之外,無論「海峽中線、海峽航線」的一切都在繼續消失。金門海巡撞船風波固然沒有上綱成兩岸具體衝突的導火線,但將近1個月來的「騷動」,不只留下雪泥鴻爪,確實已經留下變數不小的潛在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