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探討】年輕人不是不讓座,而是他會橫量你是否需要

圖片來源:臺鐵

我不認爲,博愛座屬於老弱婦孺的座位,而是給有需要的人,讓座這事是出於人道關懷,當你有能力可以照顧好自身的身體,再把這份體貼讓給更需要的人。

但,讓座不是義務。慈悲和憐憫更不是可以被要求的,發自本心纔有意義。

圖/Pixabay

參加泳渡日月潭,在太陽下直射三小時後,我的臉整個大曬傷,洗澡時臉也超痛的,即使每天敷兩片面膜,成效也有限。

因爲真的很紅,加上嚴重脫皮,所以連續一週搭大衆交通運輸都被注目。有一天,我上火車後,都沒有位子了。

我剛好站在一個博愛座前面,而坐在位子上的年輕男子猛盯着我的臉。

結果,眼神交會第二次時,他主動站起來說:「這給你坐。」我被讓座的很莫名就看着他。

他說:「沒關係你坐就好。」露出憐憫又不好意思的眼神。

「謝謝你。」

於是,我就從善如流地坐下來,靜靜地體驗被讓座的感覺,有時候不需要多解釋,感謝對方的善意即可。

這是個被誤認是顏面傷殘人士被讓座的故事…

結論是,年輕人不是不讓座,而是他會橫量你是否需要,而我看起來大概比李昂需要吧。

我也想問問讀者:你平常會坐博愛座嗎?

歡迎留言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