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內在 拒絕恐怖情人──心理師黃惠萱解讀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

(寶瓶文化提供)

恐怖情人、媽寶情人乃至性愛成癮的雙面情人,近期都隨著名人婚姻觸礁、施暴等事件而成爲社會大衆談論的焦點,也讓人發現遇見病態情人或經歷一段不對勁的感情,在愛情裡受苦的案例,並非少數。長期擔任臨牀心理師的黃惠萱則指出,在感情裡受創不僅可以自我療愈,更可以透過關係藍圖的梳理,不再複製同樣的受創模式。

黃惠萱繼《愛媽媽,爲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後,再以《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寶瓶文化出版)梳理時下經常面對的情感創傷,並指出若觀察不同的病態情人及感情關係,不難發現往往在「受害者」、「拯救者」、「加害者」、「局外人」這幾個關係角色裡失衡,而導致有人始終受到野獸情人的吸引,有總是愛上過度照顧者,有的伴侶關係裡則不斷地在競爭,爲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黃惠萱說:「這種重複,是可以改變的」。

如何從不斷地創傷中改變感情關係?停下來覺察,向內梳理爲必要的第一步,黃惠萱指出:「坊間照顧內在小孩的書很多,可見大家都知道照顧內在小孩的重要,但往往有誤解,以爲吃大餐,用好東西就是愛自己,但事實上更應該照顧的是瞭解自己的委屈,觀照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養成聆聽自己的習慣,練習說出來以及練習不要說話同等重要。」黃惠萱指出,一旦思考清楚自己的角色,說話是藉以清楚表達要什麼、不要什麼的界線。以近期王力宏、李靚蕾的離婚發言來看,黃惠萱認爲李靚蕾確實是做過自我整理後,梳理了自己在男方家的角色,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而這樣的整理,也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一者不需要把媽媽當感情關係藍圖中的「受害者」而被迫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或者另一種情況是把媽媽視爲「加害者」。

從原生家庭和童年創傷可能對於日後感情關係的影響,黃惠萱認爲不論是爲自己或是作爲母親,爲孩子整理自己的關係角色,都是讓人在感情中得到自由,以新的迴應更加重視自己,照顧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需要,往自尊、自愛的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