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贏地」績效被詬病 議員盼走出溪北

臺南市政府經發局贏地創新育成基地舉行年度成果發表圖/臺南市經發局提供

臺南市政府利用原有的臺南縣議會空間成立「贏地」創新育成基地,3年多來營運績效常被詬病,經發局表示,截至去年底已成功推進46家新創事業運作有成、新成立2家公司、增加就業人數23人;有議員認爲,基地不一定要死守在溪北,可遷到市區或高鐵特區,對年輕人較有吸引力。市府迴應,會擴大服務量能。

經發局昨天公佈去年贏地營運成績單,協助多家進駐團隊取得優異成績,例如幸福良食榮獲Buying Power社創良品、全國百大經理人、第9屆10大嚴選谷得獎等,麥瑞克斯獲選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去年度「銀髮友善食品」,易奇亞國際行銷取得產品新型專利等。

經發局指出,贏地創新育成基地是大新營地區重要的創業育成及輔導據點,鏈結地方與中央資源,提供一站式創業輔導服務,新創團隊不管是找資金、場地或專家,都可在此尋求協助。

市議員蔡育輝認爲,縣市合併後新營區的民治市政中心逐漸被弱化,工商業也逐漸沒落,他常去贏地辦公室幾乎都沒有什麼人,建議市府要設停損點,若再無起色就不要再投下資金。

經發局迴應,贏地去年逐漸可看到成果,今年編列370萬元舉辦課程及輔導創業等持續精進,另市府在溪南的中西區友愛市場也設有新創基地、科技部在沙崙綠能智慧科學城也有新創基地,市府正尋找其他適合地點再設置,把服務量能擴大,想創業的年輕人都可就近得到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