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店名風格“越來越詭異”,島內網友尤其反感“諧音梗”店名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對一家店鋪而言,首先映入顧客眼簾的肯定是店名和招牌,因此臺灣街頭越來越多地出現各種創意店名。不過有島內網友點出,現在臺灣店家取名不再像以前一樣淺顯易懂,反而呈現出越來越低俗的趨勢。

一名臺灣網友近日在島內論壇PTT上發文稱,以前臺灣店家取名都很樸實,比如有很多“某記”或“正宗某某”等,還有以地名爲主的四川、廣粵、山東、江浙、永和等,然而現在的店名風格卻與以往截然不同,“華而不實,越來越詭異”。帖文發佈後,立刻引起網友的同感,很多網友跟帖列舉了看到的低俗店名,比如“5F老家甲甲下面”“有一家飲料店名是‘出櫃’”“還有負面詞語同音字的,‘健人勤瘦’舒食館”。大家紛紛表示,“店名奇怪的都又貴又難吃”“自覺商品不吸引人才會出這種爛招”。

不少網友表示尤其反感“諧音梗”店名,“好煩,低級當有趣,那種低能諧音梗的完全不想去消費”“取名是個人自由,但也可以看出內涵”“教改改出一堆弱智”。有人直言,“我覺得用諧音梗,尤其是低俗諧音的87%老闆都是‘8+9’”。

“8+9”是本世紀初島內出現的詞彙,源自閩南語“八家將”(民俗文化中的武將)的諧音。臺灣“解嚴”後,不少黑道打着民俗組織的名號,招攬社會經濟地位與學歷較低的年輕男性。“8+9”原本指的是部分黑道吸收的青少年,他們以民俗活動爲幌子,從事不法行爲。這些青少年大多被學校與家庭社會放棄,常是輟學生,被黑道利用,屬於臺灣社會邊緣的羣體。但隨着該名詞的廣泛使用,後來又擴大到島內下層民衆、低學歷、好勇鬥狠的人,帶有明顯的歧視意味。(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