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臺灣導演薛穎穜:我眼裡的臺灣影視人現況

薛穎穜(右)拍電影

很多網路輿論會認爲,在如今的時代臺灣影視文化從業者在大陸已「沒有優勢」,甚至「不受歡迎」。對於這些說法,臺灣導演薛穎穜有不同看法。

很多媒體開始報導「武漢薛導」,是在2020年武漢爆發疫情之後。在武漢疫情最嚴峻之時,身在武漢的臺灣導演薛穎穜沒有跟着專機一起撤離回臺灣,而是選擇繼續在武漢,這讓他成爲許多媒體報導的對象。

但其實,早在2020年之前,這位「武漢薛導」就爲了能在大陸有一部自己導演的電影,不斷累積人脈、組建自己的團隊。近日薛穎穜的網絡電影《夢裡杜鵑花》在搜狐影視平臺上映,這是他努力不懈數年的成果。

●在大陸的臺灣影視人現況

「爲什麼社交媒體上很多人會表示,臺灣影視人在大陸很困難?」

面對這個「開門見山」的問題,薛穎穜回答得很直白。「爲什麼說影視文化業是臺灣人相對『不好攻克』的壁壘?因爲影視圈本身就是拚人脈、拚圈子的行業,就好像一位對深圳影視業很熟悉的人,他剛到北京,也會碰到這個問題。而臺灣很多影視人一直在臺灣,與大陸的社會、人情往來都比較陌生,那就更會碰到『不熟悉圈子、找不對人』的問題。」

「比如我拍一部網絡電影,就算在多數人看來這是一部『很小』的電影,作爲導演,也得組建自己的團隊。我在武漢拍《夢裡杜鵑花》,首先你得認識當地影視圈子的人,比如演員、編劇、攝影團隊。你得找到很靠譜的團隊,才能完成這部在大家眼裡『很小』的網絡電影。」

「要拍攝電影,資金只佔到一部分。包含最後相關單位審批通過、與平臺方談判並上架成功,整個漫長的流程纔算走完。」

這是一場持久戰。薛穎穜表示,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卡住,要想往下走就得找方法。「比如我要在這條街拍片,需要封一段路,作爲一個臺灣人,我如何去跟相關單位溝通?對方又如何才能信任我?」

薛穎穜的觀察是,在大陸發展的臺灣影視人,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在如北京衛視、湖南衛視等電視臺,以及在大陸各家影視公司工作的導演、美術設計等幕後工作人員,這類人自然也包含大陸各經紀公司旗下的臺灣演員。他們與大陸團隊深入融合,一起拍一部電視劇、合作一檔綜藝節目、接一部戲。

第二種,就是像他這樣成立自己的小公司。「我的公司是有廣播電視許可證的,合夥人也是大陸的。其實不管是哪一種,臺灣影視人要在大陸發展,就少不了與大陸團隊的深度配合。兩岸同文同種,而且在文化產業的『共鳴感』是很強烈的。臺灣影視人在大陸的『水土不服』,大約都是還沒懂一個地方的人情交往,或是找不對人、沒認識靠譜的。」

「要再強調一次,這就是個拚人脈的產業。在這個過程中,只能慢慢積累,不要想快速成功。」

●爲什麼選擇深耕武漢?

講到影視,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北京。北京是大陸影視業人才最集中的城市,薛穎穜表示「如果選擇在一家大陸影視公司工作,的確會選擇在北京。但我是自己創業的,其實不必要在一線城市。」

來武漢,算是一次意外的選擇。幾年前,收起了在臺灣開的公司之後,2017年,已經四十多歲的薛穎穜來到大陸,選擇在東莞的一個創業孵化基地註冊公司,一開始仍做在臺灣時的老本行——給企業拍攝宣傳片、接案拍視頻。

後來,他參加了一次來武漢參觀的活動,這座從前完全不瞭解的陌生城市,在他看來,意外地發展性很強。「其實我的評判標準很簡單。以前在臺北工作時,在臺北捷運陸續建造的期間,整個城市各種挖馬路、蓋捷運,我自己認爲只要一座城市開始努力搞建設的時候,機遇就會很大。並且,在武漢創業的臺灣人也並不多。」

於是薛穎穜落腳武漢。一開始,同樣是從拍攝宣傳片開始,後來他碰到了大陸合夥人,是熟悉武漢的當地人。真正讓他們被當地媒體發現的,是一支拍攝在武漢的臺灣人生活的影片。這部影片被當地的對臺單位瞭解,也被武漢當地的媒體以及臺灣企業認識。

等薛穎穜能在當地有基本的人脈(政府、媒體、當地影視圈)之後,他開始籌措資金和組建團隊。正當一切準備就緒,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襲來,原本計劃在3月開拍的電影,一直推移到當年6月底7月初。由於籌備的時間很長,因此僅用了大概10日拍攝完畢。

薛穎穜在武漢辦活動

從籌備、拍攝、過審,又總共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從2017年到2022年,薛穎穜用四五年時間,有了自己的電影作品。

●「我希望能有更多臺灣影視人員過來」

講到「希望更多臺灣影視人來大陸」,就要回到那個許多人好奇的問題——在大陸娛樂圈人才濟濟又高度競爭的今天,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成爲下一個劉耕宏,去除這些少數幸運兒之外,不斷爭取機會的臺灣影視業人員現在情況如何?

對於這些「常見」的說法與疑問,薛穎穜認爲最重要的,就是擺正好自己的心態。「在我的認知中,沒有『誰有沒有優勢』這種說法。不要忘記,不管什麼兩岸氛圍,別人跟你合作是爲了賺錢啊!你展現出自己的市場價值,說服別人跟你合作能賺錢。」

「來這裡是跟市場競爭,拚的是誰有市場競爭力。這是最根本的。」

對於薛穎穜而言,從一無所有,到開始認識大陸社會、人情往來,再到去打入武漢的各圈子(當地政府關係維護、當地企業、當地影視人),這5年來,都是一個積累過程,越持久才越有可能看見成果。

擺正心態,積累自己能運用的資本——這是薛穎穜想分享給有意願來大陸的臺灣人的。

「我希望可以摸索出一條道路,讓更多臺灣影視人員願意來,讓更多臺灣影視人可以一起分享、交流來大陸的經驗。」

對於薛穎穜這樣還在影視業闖蕩的臺灣人而言,不管是演員、導演、美術設計還是電影特效,「唯有更多臺灣影視產業的人過來,大家的人脈才更能互相幫助,臺灣影視人的「圈子」才能更擴大。」

「來大陸,剛來、與來了住兩年、再與定居大陸20年,情況都會不一樣。剛來2年跟來了10年,碰到的人、能做的事情一定會不一樣。你來這片土地夠不夠久、深耕的程度、累積的信用度如何,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郭雪筠)

(本文來源:「臺胞之家」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