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選出像李光耀的總統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在1995年10月,正值臺灣總統大選最熾熱的首屆普選。候選人有李登輝、連戰,彭明敏、謝長廷,林洋港、郝伯村,陳履安、王清峰4組候選人。彭明敏是頗受尊敬的臺獨領袖,林洋港是司法院長,陳履安是監察院長。但李登輝是現任的總統,佔了絕對優勢。 我對民主選舉和很多人有些不同看法。我認爲我們絕不需將「漢賊不兩立」的專制觀念,移植到民主政治,而仇視競選對手。

1996年臺灣大選熾熱,那時因候選者都是敬重的朋友,我選擇了靜觀而不站邊。有個晚上,前臺北市長高玉樹突來電要來我住處。我對這位在戒嚴時代,能以無黨的個人選上臺北市長,非常佩服。

高玉樹曾提出「臺灣是新加坡的50倍大」,但未來新加坡會超越臺灣,爲什麼?他說,因爲新加坡有「李光耀」的企業領導,但他認爲李登輝總統一直有「天皇」思維。這是集權一身後必然有貪腐黑金滿朝的結果,我算是很靠近李總統的人,我也早就知道此問題,而感到沮喪。

那時,前行政院長孫運璇希望向李總統建言,總統任命閣員,行政院長必須副署才能生效,唯有如此纔有制衡,而行政院長才能指揮內閣,但李登輝仍堅持集權才能做大事,行政院的副署大可不必。由於總統依法公佈法令,不需經行政院院長或相關部會首長副署,令人深憂臺灣就將走向「假民主、真專制」。

回頭看現在臺灣總統的參選人,好像只對具體講些口號式的談話,尚遠離民衆。人民最關心的經濟復甦、司法改革、如何解決兩岸危局,參選人也只有三言兩語回答記者的發問。其實,每位參選人都應對這些關鍵問題,做專題研究,再向選民坦誠報告自己的見解,並允諾如當選必朝選前所言忠實進行。

簡言之,總統參選人就是要明白說出當了總統要如何領導臺灣?朝向哪個方向?首先,要使選民相信自己確有此領導能力。最好,能說出自己有超乎新加坡「李光耀」的幹練。

特別是目前臺灣百姓最關心的三項問題,第一、如何復甦已漸走下坡的臺灣經濟?第二,如何改革已幾近潰爛的司法?第三、如何解決已經劍拔弩張的兩岸危局?

這三個問題,範疇大到可以具體論着成書,我們的總統參選人,至少應論述成章,讓選民有清晰的概念,而有明確的投票選擇。(作者爲前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