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扎堆來杭州掃貨“老破小”,有深圳人一出手就是12套

最近這幾年,隨着樓市進入調整期,二手房變得不那麼好賣了,這其中,市區“老破小”的處境尤爲尷尬。由於房齡大、停車難、沒電梯、外立面破舊、裝修普遍落伍等等原因,“老破小”被如今樓市的購房主力、成長於物質較爲富裕年代的“90後”所嫌棄,交易一度陷入窘境。

不過日前,浙江出臺了全國首個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的政策,老小區有望“原拆原建”的消息,攪動了平靜多時的老舊小區市場,不少投資客聞訊而來,欲買入“老破小”博一把。最近,二手房市場有傳言稱,有不少外地人來杭州掃貨“老破小”,甚至有深圳人一出手就連買8套“老破小”。

那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記者諮詢了多個深耕主城區二手房市場多年的資深經紀人。

鏈家嘉綠苑店經紀人張龍說,他也在同行圈裡聽說了有外地人來杭州掃貨“老破小”的消息,“我們門店周邊小區倒是還沒有這種情況,不過翠苑、古蕩一帶有。”張龍分析,一方面,翠苑、古蕩那邊有些房子是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房齡40多年了,實施“原拆原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另一方面,翠苑、古蕩一帶有很多小套房源,建築面積只有40m²左右,總價較低。而像嘉綠苑一帶,房子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面積以60~90m²爲主,小戶型房源很少,因此總價相對高,不適合“掃貨”。

德佑地產文暉店店長黃建軍說,最近“老破小”的諮詢和成交量確實比之前踊躍了不少,“相比平常月份,4月老破小的成交量估計增長30%是有的。”這些成交中,不乏博“原拆原建”的客戶。黃建軍說,他這邊最近就有個成交案例,一位在杭州做小本生意的安徽大姐,之前在杭州已經有兩套房了,一套自住,一套出租中,上個月杭州二手房市場全面放開限購後,她就開始看房子,這個月老舊小區自主更新政策出來後,她迅速買了朝暉二區一套建築面積約40m²左右的二手房,總價120萬元,坦言想等老房子拆改。

“外地人來抄底的情況也確實存在。”黃建軍說,他這邊接到不少外地人來諮詢買房的電話,很多都是預算100~150萬元/套、打算買多套的,“很多都來自北上廣深。”黃建軍表示,他還了解到,最近有位深圳過來的客戶,在杭州買了12套“老破小”。“這些客戶買的房子主要還是集中在杭州傳統市中心地段,比如朝暉、建國路、鳳起路、潮鳴、天水、孩兒巷一帶。”

杭州城南鼓樓一帶的資深經紀人小朱表示,4月份外地人掃貨杭州“老破小”、一個客戶買十幾套房子的情況並不少見。“金華、義烏、上海、深圳、北京、溫州,全國各地的客戶都有。”小朱說,這些客戶的買房目標主要以朝暉、武林門這些市中心老破小爲主,城南一帶也有一些客戶在諮詢。

根據這些經紀人的說法,目前外地人來杭州買老破小,大多抱着“低點買進,先出租,後期等待拆改機會”這樣的想法。

確實,經過長達近三年的調整,目前杭州很多老舊小區二手房價已經跌回到2017年左右的水平,具備一定的性價比。而相比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杭州的租售比較高,很多“老破小”的租金年化收益甚至能達到2.5%~2.8%左右,跑贏很多銀行理財產品,是比較穩妥的投資。而原拆原建、自主更新的政策出臺,讓“老破小”有了新的想象空間。如今杭州二手房不再限購,外地人紛涌而至,並不意外。

根據杭州我愛我家公佈的4月杭州二手房成交月報,市中心“老破小”集體回春。其中朝暉小區是“銷冠”,4月成交了72套,創近3年的新高。今年3月,朝暉小區成交了39套;而去年大部分月份,朝暉小區的成交量甚至不到20套。

城西的古蕩新村4月成交了19套,成交單價從2.3萬元~3萬元不等;翠苑一區至四區加起來,也有約60套房源成交;最早傳出“原拆原建”意向摸底的閘弄口新村,4月成交了15套,均價30402元/㎡。此外,夕照新村、復興南苑、德勝東村、流水苑、環西新村、莫幹新村、倉基新村等“老破小”4月均有多套成交。

不過,老舊小區自主更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數年後,如今這波“淘金客”究竟是如願以償,還是折戟沉沙,猶未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