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2024 票投臺灣經濟繁榮

社評

10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2.3%,創下史上最長連17黑紀錄,大分類下的四大產業,包括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製造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業等無一倖免,全都出現衰退。如果將時間拉長,今年1-10月衰退幅度更大,其中製造業生產年減高達14.8%。

臺灣經濟已泥足深陷

稍早前公佈的10月外銷訂單,也寫下連14個月衰退紀錄,離歷史最長16黑紀錄僅2個月。出口年增率連12黑後,好不容易於9月翻正,但10月又陷入衰退。工業生產、外銷訂單、出口全面衰退,臺灣經濟泥足深陷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如此嚴峻情勢,民進黨政府卻置若罔聞。

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受訪時表示,產業庫存正在降低,AI供應鏈需求也在提升,預期接下來外銷訂單會一季比一季成長,可以樂觀期待明年臺灣經濟表現。從基期與趨勢角度來看,這樣的說法沒有太大問題,但她刻意忽略明年外部環境充斥着高度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地緣政治風險或升息滯後效應等,都可能壓抑臺灣外銷訂單及出口表現,經濟自然也會受到牽累。

最近歐洲商會(ECCT)發佈「2024建議書」認爲,臺灣經濟正處於風雨飄搖局面,加上明年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臺灣政府應該積極擘畫經濟振興之道,才能避免陷入失控狀況。誠哉斯言,遠來的和尚不一定會念經,但至少誠實,也不會自我感覺良好。

在衆多外部不確定性之中,相較於全球經濟與需求疲軟帶給臺灣的衝擊,兩岸經貿斷鏈,恐怕更是不能忽視的灰犀牛。尤其是在藍白組合確定破局、明年政黨輪替可能性大幅降低之際,獨上加獨的賴蕭配如果真的勝選,兩岸之間恐難有寧日。伴隨而來的將是經貿衝突與對立加劇,無形中也會升高兩岸經貿斷鏈風險。這對已泥足深陷的臺灣經濟來說,未來經濟情勢肯定更爲雪上加霜。

這絕非危言聳聽。現階段兩岸首要面對的,就是明年大選前夕的大陸貿易壁壘調查。其可能招致的大陸貿易報復或關稅制裁,已經引起臺灣產業界及工商團體的高度擔憂。更何況,這把火已經延燒至ECFA存廢爭議,更加凸顯問題嚴重性。前陸委會副主委高孔廉日前受邀演講時就直言,ECFA是兩岸關係重要紐帶,維繫着臺灣經濟成長與繁榮,一旦中止,恐會拉低臺灣經濟成長0.4個百分點。

大陸有底氣貿易報復

根據經濟部統計,ECFA簽署至今,每年平均出口金額約207億美元,佔整體出口比重雖僅6.2%,但若加計出口品項的關聯性產業,影響臺灣出口絕不止這個數字。也就是說,ECFA中止最令人擔心的,並非只有關稅好處被拿掉而已,由此衍生的大陸貿易報復舉措,如全面或局部禁止早收清單範圍內商品對陸出口,或是將制裁擴大到電子零組件這類臺灣主要出口產業上,恐怕纔是重中之重。

做個極端假設,以2022年數字爲例,臺灣全年貿易順差爲519億美元,如果大陸全面禁止早收清單範圍內產品輸陸,臺灣除將損失205億美元出口額外,也代表臺灣貿易順差將少掉近4成(39.5%),衝擊不可謂不大。若這個範圍再行擴大至其他產業,衝擊更大。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面對賴蕭配鮮明的臺獨色彩,上述猜想成真的可能性,其實已慢慢在加速增溫。

當然,一定會有人質疑,中止ECFA或禁止臺商品輸陸,不只會重創臺灣出口與經濟,大陸經濟同樣會受傷,如同金庸筆下金毛獅王的七傷拳,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北京恐怕也不敢貿然實施。不能說這樣的說法有錯,但從經濟量體的角度來看,2022年兩岸貿易佔中國整體貿易總額的比重僅有5.1%,相較於臺灣佔比高達30%,顯示大陸更有底氣採取貿易報復措施,也更有餘裕應對兩岸經貿可能的斷鏈風險。

不可輕忽ECFA中止及其後續衍生效應對臺灣經濟的殺傷力,也不能誤判局勢,以爲大陸不敢隨意採取貿易報復措施。以現階段兩岸經濟實力來看,時與勢都不在臺灣這邊。國民黨提名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承諾,當選後將與大陸重新協商ECFA,包括服貿、貨貿協定,確保臺商投資權益。明年選舉是臺灣繁榮與衰退的選擇,選民須做出正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