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聰明的臺灣人選擇遠離戰爭

旺報社評

美、中積極安排「拜習視訊峰會」,美國頻對中國大陸釋出正面訊號之際,卻一再對臺灣問題強硬表態,有人解讀臺美關係「堅若磐石」,也有人認爲美國是利用「臺灣牌」增加談判籌碼,美國對中政策底牌爲何,目前很難有確切的答案。不過,無論如何,國家前途操之在己,不能依賴他國。民進黨政府沒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造成臺海兵兇戰危,彭博社認爲,臺灣再度被推上美中代理戰爭的前線。

王毅、布林肯 爭鋒相對

自從美、中確定兩國元首在年底前舉行視訊峰會,美中關係有漸趨和緩跡象,但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攻防卻更爲激烈。拜登總統公開宣示美國有防衛臺灣的承諾,並批判中國針對臺灣的脅迫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聲明,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國務院也主動公佈美、臺資深官員舉行斷交以來的第一次「拓展臺灣國際參與」視訊會議。同時,美、臺媒體大幅報導美軍在臺灣協助訓練國軍。

在最新一輪的美中外交對話中,布林肯與大陸外長王毅在臺灣議題上針鋒相對。王毅警告布林肯,臺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一旦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破壞」。布林肯則向中方「非常清楚」地表示,華盛頓反對北京對臺海現狀進行任何單方面的改變,並警告中國不要對臺灣採取單邊行動。

王毅並指出,當前臺海局勢的癥結,就是因爲臺灣屢屢試圖突破一中框架,而美方對「臺獨」勢力的縱容支持也難辭其咎。布林肯明確迴應,華盛頓沒有改變對臺灣的「一箇中國」政策;王毅則要求美方「奉行真正的一中政策,而不是假的一中政策」。

在兩強「戰略競爭」架構下,美國除了厚植本身實力地位外,更強化與澳洲、日本、南韓、臺灣等安全夥伴的關係,手段則包括軍售與武器轉移、聯合演習、海外基地協定、分享技術及國際訓練等。但實際上,美國主要作爲仍侷限於透過軍售,提供臺灣自主防衛能力、人員交流及派遣少數美軍協助訓練,美國並未推動戰略戰術協調規畫、分享如飛彈防禦等現代化戰爭概念、擴大美軍前進部署第一島鏈、聯合演習等。

美、臺首要目標在於維持臺海和平現狀,嚇阻中共武力犯臺,任何有效、可信的軍事嚇阻必須具備「能量、戰力及意志」三大元素,但目前兩岸軍力已完全失衡,美軍在印太地區是否有能力威懾及戰勝中國也引起關切,如「傳統基金會」最近完成的「2022美國軍事實力指標」只給予美國海、空軍「勉強夠」的評價。另外,從阿富汗撤軍到最近傳出美國有意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遭到日本、澳洲、英國、德國、法國的強烈反對,都凸顯美國保護盟邦及夥伴的政策及意志已受到懷疑。

美國保護盟邦能力受質疑

依附美國保護傘的民進黨政府理應警覺,美方操作「臺灣牌」的潛在負面效應,但民進黨政府認定大陸不會武力犯臺,有恃無恐打着「聯美抗中」、「抗中保臺」的鮮明旗幟,造成兩岸緊張情勢居高不下。

布林肯宣稱美國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挑戰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也是缺乏實質意義的口頭承諾,反而促使中國大陸加強限縮臺灣的國際空間,如臺灣與教廷的外交關係再傳警訊,就是立即效應。

嚴格來說,美國只是重新包裝現行政策,在美國等國家仍不承認臺灣爲主權國家之下,臺灣無法成爲聯合國或聯合國體系內各組織的會員國,最多隻能以觀察員身分有意義參與,而這在馬英九政府8年期間已經達成。此外,美方除了表達意願之外,並沒有提出如具體目標、時間表,及臺灣用何名義參與等配套措施,也未表明是否要擔任領頭羊,率先在聯合國或相關組織提案。

美、中已逐漸重啓多層級、多層面的溝通對話,並就避免對抗及負責任管理兩國競爭達成初步共識,唯獨在臺灣問題上對立更爲尖銳。兩岸間已無互信基礎及官方溝通管道可言,在北京堅持統一的目標之下,因意外、誤判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增加。中共二十大後會不會有新對臺政策出爐亦須關注。萬一兩岸戰爭爆發,美方是否有意願及能力馳援仍是變數,這是民進黨執政,臺灣人民必須面對的風險與抉擇,遠離戰爭纔是聰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