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 探索老年人的就業模式

旺報社評

去年底北京60歲以上常住人口占比突破20%,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預計2025年大陸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官方近日開通「中國老年人才網」,打造高齡者再就業網路平臺,面對老齡化這個棘手的挑戰,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成爲大陸應對老齡化的新思路。

大陸正從社會觀念、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服務等,多方位爲老齡化社會做準備,發掘老年人力資源是大陸開始觸及的新領域。2021年11月大陸官方發佈《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探索適合老年人的靈活就業模式,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

老年人能力和價值重估

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不僅可提高社會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拓展了老年人的生命空間,幫助老年人獲取新的知識資訊,縮小代際之間認知、情感的差距,減少老年人由於世代隔離、人際疏遠和資訊孤島等帶來的邊緣化和孤獨感,可謂經濟、社會價值兼具。

從官方引導和民間實際操作來看,大陸已經意識到「銀髮經濟」不應侷限於和老年羣體相關的醫療健康、家政服務、旅遊文化等消費產業,也可以拓展發掘老年人所能創造的勞動價值。

首先,重新認識當代老年人的能力和價值。大陸主流的退休年齡女性爲55歲,男性爲60歲。2020年大陸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大陸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其中60到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因大陸社會發展,已退休的低齡老年人仍保持着較好的智力水平和身體狀態,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高於過去,其中不少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在專業領域仍擁有豐富的經驗、技能和縱深的社會網絡,具備參與生產勞動、社會管理、科學研究、文藝創作等社會事務的能力。

2018年阿里巴巴曾發佈「年薪40萬人民幣(約178萬新臺幣)招聘老年產品體驗師」的招聘信息,應聘者有83歲畢業於清華大學的阿嬤和62歲用PPT進行自我介紹的阿公,顛覆了年輕人對「銀髮族」的認知。新上線的「中國老年人才網」分「隔代教育」「雙創平臺」「求職招聘」「才藝展示」「時間銀行」等多個欄目,代表了老年人照顧孫輩、創業、再就業、自我實現、公益服務等勞動形式和勞動價值的多個層次。

借鑑日本立法保障權益

老年人再就業過程中,無論是參與正式勞動創造經濟價值,還是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提供公益服務,甚至照顧孫輩減輕家庭養育壓力,都應被社會認可。政府可透過減稅、補助金等政策,鼓勵企業僱傭老年人,鼓勵老年人自主創業或組成非營利組織,如社區咖啡館、社區心理諮詢室等,鼓勵低齡老人蔘與「時間銀行」等互助養老模式。臺灣常態性舉辦中高齡就業博覽會,做爲媒介,日本有專業的老年人力資源公司,爲老年人求職提供便利,大陸亦可設置服務老年人就業的中介機構。

大陸老年人就業仍在起步探索階段,由於老年人就業具有工作性質多元、工作時間、場所靈活鬆散、安全風險較高等特點,這意味法律、政策、企業管理及就業環境需要全方位調整。一方面企業的用工模式、管理模式需要進行適老化改造,如工作強度、工作體驗、薪酬制度等方面需要進行相應調整。另一方面,法律以及社會、商業保險體系也應對於老年勞動者權益進行保障,對企業風險管理予以支持。

日本於197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作爲超老齡化國家,在老齡化僱傭法律更新、工作適老化等方面上,更具體系、專業,也相對完善。目前日本有《老年人僱用安定法》《老年人就業穩定法》《就業保險法》和《勞動者事故賠償法》等多部法律對老年人就業中的權益界定與保障。法律的保障讓日本老年人就業能夠健康發展。臺灣近年也出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保障退休人員重返職場的權益。

在海峽兩岸老齡產業博覽會等平臺上,養老話題交流頻繁,當可爲共同建設「老有所用」的適老社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