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終局漸近 湖南全面取締P2P內情

(原標題:網貸終局漸近 湖南全面取締P2P內情)

推薦閱讀:

突發!51信用卡遭浙江警方調查 現場警車雲集

51信用卡迴應被查:催收外包的問題P2P業務正常

網貸終局漸行漸近。有跡象表明,多地網貸行業正陷入清退浪潮。從2007年的初創到2014年的蓬勃發展,這個行業面對監管、備案、一系列風險事件之後,其結局如何?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全國正常運營平臺數據已經下降至642家。

從湖南地方取締全部P2P開始,清退之勢按下了快進鍵,山東等地也陸續發出或將取締公告。有網貸人士似乎不願意承認這是事實。“取締公告有些突然。”老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他是一位湖南網貸平臺的業務負責人,此前雖然沒提備案,只是說不合規的業務要停掉,但無取締一說。類似老胡這樣的從業者此前曾試圖整改備案。

從最初的要求備案到備案試點,再到如今的納入監管試點之說,監管政策亦不斷在完善,網貸行業洗牌亦在所難免,惟有不斷通過機構清盤停業、轉型實現風險出清,最後才能讓網貸行業實現良性發展。

正如,近期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佈會上表示,將穩妥有序推進合規網貸機構納入監管的工作,力爭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網貸領域存量風險化解。有報道稱,包括北京、廈門在內的6個地方網貸監管試點相關工作已經啓動。未納入試點的機構,未來將逐漸轉型或退出。

那麼,監管試點能否在第四季度完全落地?哪些平臺會率先進入監管試點?對此,業界拭目以待。

“取締”

10月16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發佈公告稱,一致認定湖南省整治名單內納入行政覈查的24家網貸機構P2P業務均不符合“一辦法三個指引”有關規定,現予以取締。

湖南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早在今年七、八月,湖南省市相關部門聯動,逐一約談平臺,要求各平臺制定合理清退計劃,儘早開展清退。

今年9月份,當地地方金融辦曾召集當地網貸平臺負責人開會,那時候會議上只是明確平臺上不合規的業務全部需要關掉,但是沒有提及不能備案,也並沒有明確要取締的說法。在老胡的印象中,之前對正常運營平臺的檢查全都在正常進行中,常規檢查的時候監管也沒講平臺存在什麼問題,按常理來說如果有問題的話,監管會提意見,但都沒有。“湖南的這次取締不是一種單純市場行爲。”老胡認爲,“網貸監管指引發布以來,作爲中部省份,湖南參照北上廣深的整改方案來做,當地監管對P2P這個行業不算很瞭解,同時爲了避免風險事件進一步發生,選擇一刀切。”

據湖南省金融辦的數據,湖南省納入整治名單內的P2P網貸機構共126家,其中,去年11月7日已公告取締第一批53家,因經營異常擬公告取締49家,納入合規檢查整改驗收24家,也即是上述取締的24家。“本身這邊的話市場非常狹小,雖說納入整治的有上百家,但市面大家都知道名字的也就20多家,而真正實際在運營(也就是在發標)的也就四五家,體量非常小,取締也沒什麼壓力。”老胡說。

發佈取締公告後,地方監管與網貸平臺有過小範圍的溝通,要求各平臺在通知發出後開始有步驟地清理存量,新標不允許再發,不能做新增;後續的主要精力一方面放在催收,還有一方面等待存量的資產到期後,選擇註銷公司或者逐步轉型做其它項目。

老胡介紹說,取締平臺並不意味着立即關閉平臺,這其中也暫且沒有清退的時間限制,畢竟涉及到資金回籠和投資人安置的問題。有些平臺已發的標的期限較長,需要等到資產到期,若強行關閉平資金無法兌付給出借人後果恐不堪設想。對於出借人的回款問題,上述湖南金融辦負責人表示會聯合相關部門打擊惡意逃廢債,把不良信用個人和單位納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監管試點啓動?

不僅是湖南,其它省份城市也有了動作。

山東省也宣佈未來將全部取締未通過驗收的P2P網貸平臺。10月18日,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發佈《網絡借貸行業風險提示函》,其中提到:當前,P2P網貸行業正在進行風險專項整治,至今未有一家平臺完全合規通過驗收。未來山東金融局將對全省範圍內未通過驗收的P2P網貸業務全部予以取締。根據網貸天眼的數據,截至2019年9月,山東地區在運營平臺數量爲35家,而2016年8月這個數據爲141家。

而早在今年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通告,公佈轄區內第二批取締的P2P平臺名單,共涉及銅富客、寧商e貸、有益理財、寧夏貸、寧安貸、川金貸等6家平臺。寧夏地區目前在運營的平臺數量非常少,根據網貸天眼數據僅有兩家,分別是如意財富、沃聯財富。

多位網貸行業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湖南山東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是這些省份的網貸行業本身體量很小,也沒什麼大平臺和代表性平臺,取締壓力不大。其它地區例如江蘇有些平臺也得到江蘇金融辦的消息要清存量,而上海很多平臺被要求停止發新標。

此前,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曾分析了網貸小省整體退出的原因。他認爲,從監管層面看,對網貸備案越收越緊,清理退出是大趨勢,備案前景卻並不明朗;從市場層面看,平臺分化加速,出借人用腳投票,除了個別頭部平臺,中小長尾平臺很難吸引用戶資金,生存狀況也日趨惡化;而從歷史教訓看,因涉及公衆資金,P2P網貸監管難度大、監管責任重。綜合種種因素,網貸小省整體退出網貸行業並不難理解。

在清退的同時,備案一直沒有明確,浙江、上海多次傳出“一家不留”,廣州也曾發佈過風險提示函,表示從2016年以來,未有一家平臺完全合規通過驗收。與此同時,從“備案試點”到“監管試點”的說法接連出現。

早在今年4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有條件備案試點工作方案》流出,表示爭取於2019年下半年開展部分省(市)的試點備案工作,於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完成存量網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而彼時還有消息稱,北京、上海、福建、河南、湖南、廣東、重慶、深圳、廈門等11個風險出清程度高、合規檢查質量較好、政府對風險把控能力強的省(市)地區,將有望進入P2P網貸備案試點的新節奏。如今湖南已要求取締,海南等網貸小省也都對頭部機構有引進動作,納入備案試點的城市或許不會那麼多。

7月初,央行旗下金融時報報道,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會議明確,2019年第四季度在合規檢查、接入系統、數據覈驗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整改基本合格機構納入監管試點。此後便有消息流出稱包括北京、廈門在內的6個地方網貸監管試點相關工作已經啓動,未納入試點的機構,未來將逐漸轉型或退出。“北京應該不會取締,納入監管試點的確定性非常大。”一位北京網貸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經濟觀察報記者就“有多少城市納入監管試點,以及未納入監管試點的城市是否都需要取締”的問題採訪央行和銀保監會,截止發稿前未獲回覆。

P2P“幻滅”

國內最早的P2P平臺成立於2007年,由於監管政策跟不上,各大平臺“野蠻生長”;進入2013年,由於各大銀行收縮信貸,很多中小微企業或者個人無法從銀行中拿到貸款,這給了P2P發展機會;2014年,國家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在政策上給予P2P非常大力的支持,使得銀行系、上市公司系、國資系紛紛嘗試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P2P行業進入新一輪的發展高峰期。根據網貸天眼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11月底,P2P網貸平臺運營數量達到1540家,全年成交量突破兩千多億。老胡所在的平臺就是趕上了這一波浪潮,剛成立沒多久就獲數百萬天使投資,雖然沒有成立於北上深這種一線重鎮,當時他們也致力打造成當地最好的網貸平臺。

隨着行業的高速發展,也暴露出種種問題,不斷有平臺出現暴雷、砍頭息、暴力催收等現象。從2016年開始,監管不斷下發對P2P行業的整改措施和通知。一石掀起千層浪的是:2017年12月中旬網貸整治辦下發的一紙文書,簡稱57號文,原文件全名“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具體爲要求各地最遲應當於2018年6月末之前完成整改驗收以及後續備案登記工作;對於在2016年8月24日後新設立的網貸機構或新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貸機構,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面對備案,彼時,記者採訪過了很多網貸負責人,大多心理都沒底,大標清算、信批都猶如懸掛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當時我們也是跟着全國的步驟在進行整改,因爲我們都是願意在這個行業繼續去發展的平臺,都想拿到備案,肯定得按照那些監管文件一步步整改,那些文件都是公開的,根本不能打折扣。”老胡說。

不過,一直到57號文所說的2018年6月末也沒有備案的確切消息。而就在此時,杭州爆發了一系列風險事件,由此蔓延深圳、北京等多地,至此,備案之事再無進展。

開始清退P2P的跡象始於今年年初。1月下旬,《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簡稱“175號文”)下文,175號文提到的“能退盡退,應關盡關”,同時監管層給網貸平臺提出了兩條主要轉型路徑:網絡小貸和助貸。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網貸轉型路徑並不好走。網絡小貸需要另外申請牌照,門檻較高且網絡小貸的放貸資金有槓桿限制;而助貸機構方面,沒有線上場景的,大多需要佈局線下網點,需要耗費大量人力。

“現在頭部平臺都是備案和轉型兩手抓,彼此並不矛盾。”上述北京網貸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指出,部分大平臺發力助貸業務的態勢愈發明顯。

根據拍拍貸最新的2季報數據顯示,拍拍貸撮合的貸款中機構資金佔比上升至44.8%,而相對的平臺的P2P網貸成交量出現大幅下降,8月單月平臺成交量下降至19.84億元,環比下降超過50%;樂信旗下的桔子理財9月單月放貸量從上月的6.75億元下降8月3.03億元,環比下降達到54.98%。而根據樂信的財報數據顯示,樂信的助貸業務佔比已經達到78%。可見平臺在收縮網貸業務,發力助貸業務。“助貸目前的政策也不明朗,沒有完全針對助貸的政策出臺,我們在轉型的過程中也在觀望。”上述北京網貸人士表示。對於網絡小貸,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銀保監會、人民銀行正會同有關地區研究制定P2P網貸機構向小貸公司轉型的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