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迫使中國讓步,朔爾茨代表歐洲硬生生的製造了兩個談判籌碼

4月15日,在中國訪問時,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他支持開放和公平的市場,要求中國不要傾銷和生產過剩,同時呼籲歐盟不要出於保護主義的私利而採取行動。

朔爾茨在上海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產能過剩問題非常重要。德國希望中國確保外國公司的權益得到保障,有公平的競爭條件。很顯然,朔爾茨打的牌有兩個,其一是所謂的傾銷問題。其二是,所謂的生產過剩問題。但事實上這兩個問題都是僞問題。

先說傾銷的問題,何爲傾銷?判斷是不是傾銷有兩個標準,其一是,出口的產品有沒有低於成本價銷售。其二是,出口的商品有沒有比本國銷售的同類型產品價格更低。很顯然,中國出口到歐洲市場的新能源產品既沒有以低於成本價銷售,到歐洲市場的價格比本國市場明顯要高,這怎麼算是傾銷呢?

而至於產能過剩,就更加是一個僞問題了?全球碳中和目標實現了嗎?明顯沒有實現。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以新能源產品代替傳統化石能源產品,從這個層面來說,新能源產品不僅沒有過剩,反而還有巨大的需求缺口。現在燃油車依舊佔據市場的大頭,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遠遠低於燃油車,這怎麼可能是過剩?

歐洲總不能因爲中國生產的多,就認爲是過剩的吧?過剩不是看哪國生產,而是要看全球總需求與供給的關係。很顯然,德國總理代表歐洲硬生生的製造了兩個籌碼,意圖對中國施壓,讓中國作出讓步。但是,這樣的無理要求,我們怎麼可能答應呢?德國總理支持開放和公平競爭,那中歐就都彼此把市場的大門打的更開一些,讓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與歐洲的新能源產業充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