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巴菲特?她17歲就擁特斯拉、蘋果、亞馬遜股票

這名叫卡斯蒂布蘭科(Sophia Castiblanco)的少女,是芝加哥郊區的高三學生,她投資特斯拉、蘋果和亞馬遜等公司的股票。取自IG@sophia.castiblanco

這位17歲的網紅不只開特斯拉,也懂得持有特斯拉股票!現代的年輕人,不埋單上一代專家的建議,對投資理財自有一套方法,而且不怕犯錯,畢竟,他們還年輕……

在美國,最近一羣年輕世代網友,和銀髮理財專家展開了一場理財大論戰!原來,儘管渴望得到具體理財建議,網路時代的年輕族羣,卻偏偏對一個專家的建議不以爲然。這位專家,就是拉姆齊(Dave Ramsey)。

63歲的拉姆齊,是知名的保守派基督教電臺主持人,他在1992 年創辦一個廣播節目,回答聽衆的金錢問題,該節目成爲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地區收聽率最高的節目,最終還在全國打響知名度,每週有高達2000萬名聽衆。

拉姆齊的廣播節目,後來還催生出「拉姆齊解決方案」(Ramsey Solutions)這家擁有上千名員工的公司,提供包括podcast、理財書籍和個人財務輔導的服務,據統計,拉姆齊的淨資產超過兩億美元(約新臺幣63億元)。

63歲的拉姆齊(右),是知名的保守派基督教電臺主持人,他在1992 年創辦一個廣播節目,回答聽衆的金錢問題。取自FB@Dave Ramsey

「用盡一切代價避免債務、用現金支付一切、崇尚節儉,」拉姆齊的理財建議殘酷且直接。

但許多年輕人對這個建議不埋單。他們表示不想多做一份工作來償還貸款,甚至說拉姆齊「與現實脫節」,表達反對拉姆齊的hashtag,在TikTok上就有超過6680萬次的觀看數。

《華爾街日報》報導,通貨膨脹加劇,導致食品雜貨、汽車和許多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飆升,甚至連教育成本也不例外,這讓年輕族羣吃不消。美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每位學生平均揹負高達3.7萬美元(約新臺幣116.5萬元)的學貸。

此外,從2019年底到2023年初,30歲以上的美國人整體債務上漲27%,比其他年齡層都還要來得高,房價上漲,薪水卻沒有跟上。

「對現代美國人來說,拉姆齊的建議很難實現」

「拉姆齊忽略了當下的社會環境因素,」26歲的桑納(Morgan Sanner),在TikTok上分享自己對拉姆齊的看法,她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經營一家履歷諮詢公司。

桑納以自己爲例,她一開始照拉姆齊的作法,先償還4.8萬美元(約新臺幣151萬元)的學生貸款。但後來,她買了一輛2016年的本田汽車,顯然沒有照拉姆齊的建議。她的理由是,花更多錢買一輛更可靠的車,比用現金買一輛破車更安全。桑納的TikTok影片,也已有87.5萬次的觀看。

另一名青年,39歲的菲利普斯(Mandy Phillips),時常用TikTok和其他社羣媒體,向千禧世代和Z世代宣導買房知識,她也不同意拉姆齊的建議,就是隻有在獲得15年固定利率抵押貸款,且頭期款至少10%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房屋貸款。

菲利普斯認爲,很少有年輕購屋者能在每個月大量支付短期抵押貸款,「這在1980到1990年代或許行得通,但對現在的美國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拉姆齊也在自己的網站上承認,他的觀點可能已不合時宜,「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較爲與衆不同。」

從13歲就開始學投資!這些年輕人是怎麼做的?

但是,別以爲年輕人只會和老人叫囂,卻不懂理財。也有人年紀輕輕就成理財專家。還在網上傳遞投資知識,儼然也有和拉姆齊叫戰的能耐。

17歲的少女就開特斯拉,還持有公司的股票?你沒看錯,《華爾街日報》報導,這名叫卡斯蒂布蘭科(Sophia Castiblanco)的少女,是芝加哥郊區的高三學生,她投資特斯拉、蘋果和亞馬遜等公司的股票。她在三年前成爲社羣媒體內容創作者開始賺錢時,父母鼓勵她將部分收入投資後勢看漲的公司上,而不是將所有現金存入帳戶。

2023年,她與父母一起存錢,買了一輛四萬美元(約新臺幣126萬元)的特斯拉Model 3,她同時也在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上製作影片,向上萬粉絲傳授投資基礎知識。

「我一直都有想賺錢的商業心態,而且願意承擔風險,想投資,其實沒有年齡限制,」卡斯蒂布蘭科這麼說道。

一般來說,未滿18歲的青少年,不能開設自己的投資帳戶,但他們的成年父母可以開設託管帳戶,一旦孩子達到法定年齡,這些帳戶就會交給他們管理。

最近,美國金融服務公司富達針對2000多名13到17歲青少年進行調查,發現美國約有1∕4的青少年開始投資。使用富達託管帳戶進行的交易,近年也激增不少。這說明了,現在這一代青少年,有興趣理財的比例正在增加,不會只懂花錢,而不同於爸媽那一代,他們之所以這麼年輕就懂理財,正因爲學習途徑來自網路。

只不過,另一名來自洛杉磯的17歲少年彭(Felix Peng)也向《華爾街日報》指出,他從 YouTube和Instagram上學到很多投資知識,但一些網紅的作法,與其說是理財建議,不如說是賭博。

彭說,當這些人試圖推銷昂貴的課程,向投資者承諾很快就會賺大錢時,這就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不過,彭認爲,年輕族羣有本錢犯錯,多去嘗試是有好處的。

無論這羣美國年輕世代和中年專家這場理財論戰,最後誰贏,看來想要靠投資致富,而不只是躺平的年輕人,其實比想像多。

(本文出自2024.02.21《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