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能源轉型 臺灣中油與中興大學簽署MOU

臺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右)與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左)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記者宋健生/攝影

爲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臺灣中油公司與國立中興大學於今(4)日在該校簽署「產學淨零,興好油您」合作意向書(MOU),由臺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簽署,共同見證國內首次推動以自然爲本的氣候變遷解方計劃。

李順欽強調,臺灣中油近幾年與許多大學院校合作,推動以技術爲本的氣候變遷解方計劃,這次與中興大學合作,則是首度推動以自然爲本的氣候變遷解方計劃,極具指標意義,也是全新的里程碑。

未來雙方將展開產學合作,首先選定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第三校地的13公頃土地,進行新植造林計劃,藉此創造與取得森林碳匯,並將成功經驗複製到相鄰的王田供油服務中心,預計新植造林面積可達200公頃。

詹富智表示,興大創校至今105年以農起家,在農業森林綠碳、土壤黃碳跟海洋藻礁藍碳,皆有充沛的研究人才與技術,此次雙方將在森林碳匯與碳權領域展開合作。同時,興大工學院的氫能減碳技術非常傑出,也是未來可合作的面向,藉由兩強攜手,對於2050淨零排放的里程,創造成功的合作機制與社會貢獻。

李順欽指出,臺灣中油今年創立78週年,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臺灣中油自2020年起推動一系列友善環境的轉型方案,其中在淨零減碳方面,臺灣中油2020年總碳排放量爲732萬噸,已減少34%,預計2030年降爲585萬噸,總減幅達到49.5%。

對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臺灣中油還有約501萬噸的減排目標,未來將透過氫能源、碳捕存及森林碳匯等三箭齊發策略,逐步實現。

李順欽表示,這次與中興大學合作,推動以自然爲本的氣候變遷解方計劃,除實踐「優油、減碳、潔能」的轉型目標,同時也展現達成「生物多樣性淨正向影響」的決心。

李順欽說,臺灣中油近來在所屬廠區進行生態資源調查與盤點,包括桃園煉油廠、石門供油服務中心等生物資源調查計劃,並進行庫區生物資源盤點。

其中,王田供油服務中心位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轄管的保安林內,亦爲該署劃設的國土生態綠網大肚臺地淺山保育軸帶範圍,主要關注的物種包括石虎、穿山甲、白鼻心、環頸雉等。

其北側爲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第三校地,腹地約94公頃供校方教學研究用,和王田供油中心地緣關係相當密切,未來將提撥13公頃的山坡地,供中興大學進行新植造林計劃。

李順欽表示,中興大學是長期在自然資源經營管理耕耘的學術單位,未來雙方的合作,可以在生物多樣性及碳匯等議題充分發揮。

同時透過產學合作,將進行新植造林計劃、碳匯估算及碳權額度申請、生物多樣性淨正向影響評估、林業循環經濟、區域利害關係人議和及社區合作等具體實施計劃,雙方在因應氣候變遷、增進自然碳匯及企業永續等方向共同攜手前行。

臺灣中油與中興大學合作,首度推動以自然爲本的氣候變遷解方計劃。記者宋健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