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必讀:你真的瞭解“打賞經濟”嗎

日前,蘋果公司對相關手機APP內“打賞”強制抽成的消息網上引起一片抵制之聲,而人們反應如此激烈,也從另一個角度顯示出目前打賞行爲之普遍,甚至儼然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消費習慣。實際上,這種消費習慣也正從線上逐漸向線下延伸,讓“打賞經濟”不斷髮展壯大。

悄然興起的“打賞”之風

“打賞”是指感謝別人的服務而給予財務,這一模式我國古已有之。現今網絡上的所謂“打賞”,就是用戶看到在網上發佈的文章、圖片、視頻原創內容後,若覺得好,就可以通過獎賞錢的形式來表達讚賞與支持之情。網絡直播平臺主播表演得好,可以打賞;公衆號上作者文章寫得好,可以打賞;甚至外賣送餐員服務好,顧客也可以打賞。這是一種非強制性的付費模式,完全由用戶自願。

國內的網絡打賞最早出現在小說閱讀網站,近幾年以來,從微博微信到秒拍、直播,隨着自媒體、新傳播方式發展,“打賞”對當今的年輕人來說早已不再陌生

用戶打賞的原因各不相同,目的性也強弱不一。以網絡視頻直播爲例,大部分用戶之所以打賞,只是單純因爲支持主播,而目的性較強的首要原因則是打賞之後可以與主播進行更多互動。

將支持和喜愛“變現”

有人說,“打賞”讓草根們獲得了展現自我所帶來的反饋與回報。確實,網絡打賞行爲已成爲自媒體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也讓自媒體找到了一條商業進階之路。根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目前自媒體的收入來源中,約15%爲打賞收入。

我國龐大的網絡直播市場同樣蘊含着巨大商機。2016年,國內泛娛樂直播市場規模達208.3億元,同比增長180.1%,預計國內市場規模在2017年將突破400億元。

收看網絡直播的用戶的打賞金額雖然大多集中在500元以內,但用戶整體持續付費的意願非常高,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的用戶表示會繼續爲直播付費打賞。

“打賞”之風雖然火熱,但作爲尚在發展中的模式,仍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首先,與傳統的出版、表演相比,網絡內容往往容易單純依賴“打賞”率來評判其優劣,質量難以保證;其次,雖然打賞與否完全出於粉絲自願,但惡意刷榜等行爲和過度的娛樂化傾向則可能引發不理性的粉絲經濟,目前這一問題在青少年中尤爲突出;最後,在融媒體時代,在促進打賞經濟的同時,也必須警惕利益驅動的“打賞”淪爲部分“意見領袖”或“大V”的斂財工具

從線上到線下的“打賞經濟”

除了線上的網絡應用之外,越來越多的線下服務活動,如餐飲酒店、出行、快遞、外賣等領域,也成爲“打賞經濟”的應用場景

對於目前打賞經濟向多個行業的滲透,有專家指出,一方面,這意味着人們的關注點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娛樂化、互動化;另一方面,過去的“激勵”往往是領導對下屬的行爲,打賞則顛覆了這種模式,變成服務對象直接對服務成果給予反饋、激勵,供需雙方形成更爲緊密的互動,從內部評價機制變爲市場化評價機制。同時,根據消費者的反饋可以發現,打賞制度的實施對提升服務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餐飲店服務員的打賞,並不完全等同於小費西方國家的服務行業結構已經成熟,買方可選擇的機會不多,需要支付小費來獲得更好的服務;我國目前的打賞行爲,更多的只是表達感謝之情以及對服務價值的肯定和尊重。

在肯定打賞經濟的創新與優勢的同時,也有專家強調,看似“純粹自願”的打賞行爲也可能是源於從衆心理或攀比心理的推動;此外,要注意避免未成年人無節制地打賞等問題。因此,各相關平臺都應規範打賞機制,例如可規定最高打賞金額或限定虛擬禮物的最高價格等。

關於“打賞”,您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分享。

(原標題:消費者必讀:你真的瞭解“打賞經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