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T”是實體經濟“轉型必備”

推動“新IT”與中國實體經濟相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各行各業實現降本提效,而且能夠以更高質量供給來形成新模式、創造新需求,增強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

在6月24日召開的2021財新夏季峰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疫情加速了全球產業鏈的變革,各國都開始重新審視實體制造業的定位;另一方面,疫情也加速了各行各業數字轉型的進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當以“新IT”賦能實體經濟,促進“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

他認爲,在新的全球化秩序形成和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變革期,“新IT”是承載着中國實體經濟變得更加強壯的基礎設施,也是促進國內大循環、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釋放中國經濟發展潛力的“新引擎”。

智能浪潮已至,強“製造”才能應對複雜格局

楊元慶曾提出,中國已經進入“智能化浪潮奔涌的後疫情時代”,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唯有“製造”強,才能助力國家在複雜多變的經濟格局和產業週期中站穩腳跟

如何加強實體經濟?楊元慶認爲,應當以“新IT”賦能實體經濟,推動中國製造業整體邁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

所謂“新IT”,就是基於“端(智能物聯網終端)―邊(邊緣計算)―雲(雲計算)―網(5G)―智(行業智能)”技術架構賦能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變革所需要的技術、服務解決方案

當前,從智能製造到智慧交通、遠程診療、在線教育等,各行各業正經歷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這也對支撐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術基礎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楊元慶認爲,“新IT”正逐漸成爲行業共識――IT科技不再是傳統的信息技術,而是提供智能化變革所需,融合人工智能、5G、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的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當“端”採集和產生海量數據與互聯網以及企業所產生的大量數據相結合,就構成了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工具進行存儲和管理,通過“邊―雲―網”提供的算力,配合人工智能的先進算法,就能對各行各業的現行機理進行學習、總結、提煉,從而形成行業智能。推動“新IT”與中國實體經濟相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各行各業實現降本提效,而且能夠以更高質量的供給來形成新模式、創造新需求,增強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

以“新IT”爲核心,構建“1+2+6”戰略合作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爲實現“十四五”時期的高質量發展,天津市將重點發力製造業立市與“數字天津”建設

聯想將協助天津市政府通過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天津高質量發展,如共同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共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高地、推動天津工業企業上雲、爲各類製造企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和服務、加強5G全域示範應用、推進綠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等。

“聯想跟天津市政府簽署了‘十四五’時期的戰略合作協議。”楊元慶表示,聯想將在未來發揮自身在智能化轉型實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技術和服務能力,助力天津的“製造業立市”和“數字天津”建設。

該合作協議規劃了“1+2+6”戰略合作框架體系,即形成以新IT技術架構爲核心,以推動天津市制造業立市及“數字天津”建設爲目標,以加快提升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策源能力、夯實製造業根基、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智慧城市領域的合作、促進信息消費升級等6方面工作爲重點的戰略合作框架體系。

在這個體系內,“新IT”能夠很好地支撐智能製造,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以5G智能製造生產線爲例,攝像頭和各類傳感器機器運行和人工操作的軌跡數據實時採集上傳,再通過5G網絡和邊緣計算、雲計算平臺的協同,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對機器的預測性維護和對產品的智能質量檢測。這種高效靈活的智能製造方式,可以使產品交付效率提高20%以上。通過“新IT”的賦能,智能化升級後的製造產業將釋放出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效率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