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加速“快消品”化:二手用戶成爲最大贏家

據統計,2024年新上市的新能源車型數量將突破100款,在手機創新進入瓶頸期後,新能源汽車正在扛起"3C快消品"大旗。

一方面是快速迭代的硬件技術、軟件體驗和設計水平,一方面是新能源車主對更新、更好駕駛體驗的追求,以及車企之間的內卷式競爭,讓新能源車市場熱鬧非凡。

水漲船高的還有新能源二手車,相較於燃油車,新能源車的換購週期更短,同時去溢價化、新車價格下降、技術迭代以及政策補貼等因素,反向刺激了新能源二手市場的繁榮。

2024年3月,全國新能源二手車共交易了9.15萬輛,環比2月份增長了41.4%,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3.5%。一方面是價格快速"縮水",另一方面是性能的"緩慢衰減",會"撿漏"的二手車用戶,正在成爲新能源市場的最大贏家。

新能源車成爲"電子快消品"

相比燃油車,新能源車最大的優勢不在能耗,而是新技術所賦予的全新駕駛體驗,新能源車企們也在這方面鉚足了勁,新車發佈會盛況堪比巔峰時期旗艦手機的發佈。除了駕駛性能外,更長的續航里程、更年輕的外觀設計、更智能的輔助駕駛系統、無縫的設備互聯、人工智能交互等,都是重要亮點。

根據《晚點 LatePost》不完全統計,國內市場上,確定及擬定在2024年上市的新能源車型數量達到了106款,每個月都可以看到一系列新品上市。相較於手機"擠牙膏"式的更新,新能源車的每次迭代都能帶來性能或體驗上的顯著提升,新能源車一舉扛起了3C大旗,成爲更受矚目的"電子快消品"。

以電池技術爲例,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從2017年第一批的104.3Wh/kg,持續提升到了2020年的152.6Wh/kg,到了2023年,中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突破了300Wh/kg,根據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到2025年,電池能量密度將達到400Wh/kg。

得益於這一進步,最近3年新能源車的續航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今年3月份發佈的小米SU7,其MAX版本續航里程達到了CLTC工況800公里,5月發佈的蔚來L60,CLTC續航也達到了730公里。

而2021年之前的熱門車型中,特斯拉Model Y的最長CLTC續航里程爲640公里,Model 3的CLTC續航爲675公里,小鵬P5 CLTC續航里程爲 500km。

如果超快充固態電池實現量產,續航破1000公里將指日可待。

同時提升的還有充電技術,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平均充電功率爲40kW,到了2023年,已經突破100kW,一些超充站的充電功率甚至可以達到300kW,充滿一輛續航500km的新能源車只需要不到30分鐘。

除了續航,各家在車聯網和智能駕駛上也有了系統性提升,小米搭載了澎湃OS系統,華爲的問界也搭載了自研的鴻蒙系統,在跨終端互聯、交互一致性,以及人工智能交互體驗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

此外,諸如智能底盤、碳化硅電驅等新技術,以及新材料的應用,也讓新能源車的整體性能和駕駛體驗在不斷提升,AI技術的成熟也使得新能源車在交互和整體駕駛體驗上更舒適和安全。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曾表示,傳統燃油車的換車週期大概是6年至8年,新能源車換車週期大概是3年至5年,新能源車的迭代頻率正在向智能手機靠攏。

對一部分消費者來說,儘早用上更新的技術,享受更好的駕駛體驗,是其選擇新能源車的重要驅動力。而對另一部分消費者來說,新技術的出現並不意味着舊的技術和體驗落後,相較於傳統燃油車,即便是3年前的新能源車,也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但是與手機一樣,"3C"化的新能源車,在二手市場的保值率也捉襟見肘。

二手車主撿漏,2年跌50%,3年內最暢銷

根據瓜子二手車的統計,新能源車前3年的整體保值率分別約爲60%、50%、40%,3年保值率整體爲43%。

也就是說,購入2年後,新能源車的價值就會被"腰斬";具體到特定車型,車越貴,保值率越低。

價格的縮水並非來自性能的快速衰退,而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包括:

1.新車存在新技術帶來的高溢價,而二手車缺乏溢價支撐,價格迴歸理性;

2.電池損耗焦慮被放大,初代新能源車電池技術不成熟,續航里程較短,更換服務也不完善,會顯著拉低車輛殘值。儘管近3年的車型在這一方面已有顯著改善,但是用戶對電池問題的焦慮並沒有隨之消解;

3.競爭日趨激烈,新車降價策略殃及二手車價格;

同時,新出臺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也拉低了二手新能源車的交易價格。

有數據顯示,4月北京二手車交易中,新能源車型佔比超過33%,而一年前這一比例僅爲17%。

相對於價格的斷崖式下跌,性能的衰退則顯得相對緩慢,對於不那麼求新的用戶,或燃油車車主,老款新能源車也能帶來不一樣的駕駛體驗。

據瞭解,3年左右的二手新能源車在二手交易平臺最受歡迎。在瓜子平臺成交的新能源二手車中,75%都是3年以內的車齡。經過2~3年的沉澱,老款新能源車已經大幅折價,殘值趨於穩定,而車況、電池狀態依然優秀,而這個時段,也是購入二手新能源車的最佳時限。

40萬左右的熱門中高檔新能源車,3年車齡的二手車售價僅需20萬,半價即可輕鬆拿下,其中車內的部分軟件體驗還能和新車同步,隱性拉高了性價比。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3月,全國新能源二手車共交易了9.15萬輛,環比2月份增長了41.4%,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3.5%。

一邊是新車售價"2年折一半",一邊是價格跳水、體驗成熟、口碑經過市場檢驗的老款車型,很多用戶已經做出了理性判斷。

而對觀望中的用戶來說,電池性能和壽命仍是其主要顧慮之一。

後顧之憂:電池壽命仍是焦點

在新能源車垂直網站第一電動2020年的一項用戶調查中,有41%的用戶認爲二手新能源車續航水平太低而不購買,還有29%的用戶擔心電池存在嚴重衰退問題。

其中續航問題在最近3年的車型中已經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緩解,剩下的顧慮點主要在兩個方面:電池壽命和殘值檢測技術。

電池壽命方面,通過電池材料、電池結構和電池管理系統的改進,新能源車的衰減速度已經有所減緩,在同樣的充放電循環下,可以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從2020年起,磷酸鐵鋰電池的循環壽命均已達到了8年,8年內電池衰退不超過20%,對於不到3年車齡的二手新能源車來說,還有很長的生命週期。

同時提升的還有車企對電池的質保週期,今年4月,蔚來宣佈與寧德時代合作,共同研發質保年限爲15年、不設質保里程限制的動力電池,且電池壽命終止健康度不低於85%。這意味着,隨着技術的迭代,電池壽命問題將不再成爲消費新能源二手車的主要阻礙。

不過在電池殘值檢測技術上,目前還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方法。消費者只能通過選擇規範的渠道,查看車輛保養記錄和維修情況、電池質保信息,或第三方檢測機構綜合判斷電池性能。同時二手車平臺也在基於這一痛點進行服務升級,如瓜子二手車推出的"先試7天再買車"服務,消費者可以利用這一週期測試通勤、高速、長途等場景下的續航能力,以及充電速度、操控體驗等,很大程度降低了二手車的購置風險。

從目前的勢頭看,新能源汽車3C快消化的趨勢正在愈演愈烈,隨着第一批選手的淘汰,長跑選手之間的競爭倒逼外觀設計、電池技術、軟件體驗、質保和服務週期全方位提升。同時隨着第三方平臺服務和檢測技術的完善,可以預見的是,3年以內車齡的新能源二手車市場仍將保持繼續繁榮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