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蘋果三心二意的真相

也因此,蘋果希望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增加產量,並在美國總部會晤越南總理傳達將供應鏈擴展至越南的想法,一方面是有迫切需要,另一方面等於變相向中國大陸的堅持清零、侵害企業權益,提出抗議。

然而務實而言,不論是蘋果、還是其他消費性電子大廠,甚或是臺灣代工廠,要將供應鏈大規模撤出中國的困難度都非常高。

以蘋果來說,蘋果在執行長庫克主導下,中國供應商佔比越來越高,業界人士透露這不只是成本考量,中國已經是蘋果的第二大市場,庫克深信可以藉由「工廠綁市場」的策略,在爲提高中國就業率做出實質貢獻,以此來保護蘋果的大陸市場免於被中方打壓。在這種思維下,蘋果很難將主力產能撤出中國。

而且,iPhone、Apple Watch、MacBook零組件1,000~3,000多個,中國供應商佔比又越來越高,就算將終端組裝搬去越南、印度,供應鏈要跟着大遷徙也不容易,越南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就是零組件從華東、華南以貨車運抵北越,兩、三天就到,可以最大幅度降低供應鏈大遷徙過程中帶來的問題,換言之,除非蘋果願意花大錢替供應鏈解決遷徙的成本,否則誰要主動給自己找麻煩?

另外,客戶對於供應鏈撤出中國一直三心二意。舉例來說,中美貿易戰剛開打時,所有的品牌客戶都要求臺灣代工廠在東南亞提出產能備案,然而隨筆電、智慧型手機、遊戲機等重點產品不受關稅影響後,原本急如星火的品牌客戶,竟又放慢腳步繼續在中國生產。尤其去年東南亞疫情連番肆虐時,本來信誓旦旦要代工廠在越南生產Pixel手機的Google、本來計劃去年下半年要代工廠明顯增加印度產能的蘋果,因爲中國最不受疫情影響,而又全部拉回中國生產。

現在中國爲了堅持清零的種種措施,讓包括蘋果在內的品牌又認真動了將供應鏈遷出中國的念頭,可是蘋果最後對中國灰心喪志而撤出多少,最後恐怕還是要看中國到底要堅持清零到什麼時候而定!至於在這段疫情反覆發生的期間,蘋果高層經常「三心二意」的反覆決策,也就一點也不足爲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