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爬山 顏擇雅:臺應以陸爲鏡

作家顏擇雅臺灣當下的困境應迴歸檢視自身而非怪罪大陸。(記者潘維庭攝)

2017年8月22日,武漢火車站旅客通過臉部識別驗證進站。(新華社

爲推全民綠能屋頂經濟部高價收購太陽能。(臺電提供)

臺灣可發展出在地化、具特色平臺,加速產業AI化。(本報系資料照片

「對我來說,臺灣問題就是最低的水果摘完了,如今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專欄作家、出版人顏擇雅,觀察近年的臺灣,尤其在大陸崛起後,總是在過多的兩岸比較中一則以唱衰臺灣,一則以怨恨大陸,但她強調,兄弟爬山,各有各的處境,與其把很多問題怪罪大陸,不如以大陸作爲照妖鏡專心處理臺灣遇到的問題。

新作《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顏擇雅首先點出臺灣目前的窘境之所以令人惶惶,是因爲過去從未遇過「悶經濟」而缺乏經驗,且不論如何,強大的鄰居在旁已是事實,在全球化時代,臺灣的各產業很難忽略大陸,必須「知中」、知道臺灣位置。而她也不諱言「現在知中的門檻比過去都要來得高」。在一知半解之下,很多問題被盲目地因政治情緒等心結而「怪」到大陸頭上

陸拚綠能非與臺競爭

顏擇雅舉例,臺灣前幾年「兩兆雙星計劃」發展太陽能產業,卻沒有看到大陸也正發展太陽能,「不是爲了和臺灣競爭,而是光中國各省的競爭就夠激烈了。」她認爲臺灣也因不夠知中而付出代價;又,20年前可以說大陸吸收臺灣的資金而影響了在臺的投資意願,但現在大陸並沒有磁吸臺灣資金,各產業的投資意願仍低迷,「大陸是臺灣的照妖鏡,要看清有些他們的長處是我們沒有的,也要注意有些經驗是臺灣不可能複製的」。

由大陸一些成功走向世界企業如海爾、聯想,顏擇雅指出:「中國太習慣變化了,早就訓練出任何變化下都能處變不驚的能力。」這也反應在企業採用新科技速度變通能力,如海爾進軍美國選擇以酒櫃切入市場,推出符合大學生需求,適合宿舍的小冰箱,她指出:「這種靈活度值得欽敬」,但另一方面這也是特例,臺灣想見賢思齊,應是加強自己的國際化能力。

成功經驗無法複製

大陸一些成功經驗則非臺灣所能複製的,例如總稱道大陸年輕學子積極認真的「狼性」,但顏擇雅認爲,是因爲狼性在大陸依然有用使然,等到最低的水果摘完,年輕人自然會變另一種性格;又如大陸可以挾其市場廣大的優勢,要求外商移轉技術,以最低成本達到產業升級目的,但另一方面而言,其實也有易怠惰的風險。

顏擇雅強調,當下應該是講「全球競爭力」的時代,而非只思考「兩岸競爭力」,臺灣需看清自己的優、劣勢,例如兩岸都炒AI熱,「但臺灣不能和對岸人臉辨識」大陸是傾官方之力支持,她認爲臺灣的製造業代工產業其實有條件發展智能工廠,「模具就是數據!」她指出,臺灣的底子不差,面對競爭力,大陸是避不開的課題,但關鍵是「不必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