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棋把辛耘推向國際 成唯一到歐洲「賺外匯」的半導體設備商

◎採訪:周康玉攝影黃國霖

文/周康玉

臺灣半導體設備常常與「臺積供應商」畫上等號,但辛耘(3583)在溼製程長期爲臺積電主力供應商外,近年來還以乾製程設備走出海外,包括跨國汽車零組件大廠博世(Bosch)、荷蘭車用電子廠恩智浦(NXP)、德國半導體制造商英飛凌(Infineon)、美國電源管理IC廠安森美(onSemi)等,都是辛耘的客戶們,將版圖向海外拓展的主力推手,就是辛耘執行長許明棋

「我們是唯一一家把半導體設備賣到國外『賺外匯』的廠商。」許明棋對自家產品很有自信地說,臺灣設備廠大部分都是賣給臺灣和大陸,但辛耘的視野更大,希望成爲國際化公司

歐美半導體闖出一片天的產品就是「暫時性貼合及剝離設備」,許明棋說道,這項設備一開始和日本公司一起研發,2015年研製,2016年出貨,一臺機器就包含貼合(bonding)、載具、回收等好幾種設備,儘管這臺設備銷售僅佔自制設備營收的30%,但單價毛利好很多,獲利也不錯。

除了自制設備是近年辛耘走向國際舞臺代表作,設備代理也一直是辛耘的金雞母。許明棋分享,以主力代理熱處理製程領導廠YES爲例,無論客戶在哪,機臺出貨最後一哩路一定會回到新竹湖口組裝,滿足客戶在地化國產化需求。

「設備製造這塊辛耘是小有成就,在業界佔一席之地,甚至有些產品和特殊應用,處在全世界領先地位;但比起科林科磊等,我們真的太小了,因爲小,才更能激勵,把產品做得更多樣化,辛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明棋說。

▼辛耘執行長許明棋。(圖/記者黃國霖攝)

除了歐美,中國大陸更是辛耘長期耕耘的主力市場,尤其近年在再生晶圓領域的開疆拓土。

「中國大陸半導體前端的生產、設計、封裝都有了,唯一缺的就是wafer reclaim(晶圓再生)。」

辛耘自2001年在上海設立第一個辦公室,許明棋是首任上海辦公室總經理。「辛耘長期專注在經營中國大陸客戶,現在中國每一家12吋廠都是辛耘臺灣的客戶,我們認爲在同樣的製程、制度、設備的供應下,客戶認證時候會相對比較簡單。」

也因此,辛耘去年第4季發佈一項震撼市場的決定--和DRAM教父、也就是中國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高啓全成立合資公司「晶芯」,在湖北省黃石市建12吋再生晶圓廠,預計5月試量產,初期產量每月約10萬片,到2023年將會擴產到每月20萬片、最大產能規模更可上看每月40萬片。

臺灣方面,每月產能有12萬片,下半年達到每月14萬片;明年再擴增2-3萬片的月產能,整體月產能將上看17萬片。

談到和高啓全的合作,許明棋笑稱「只是一場飯局就搞定」。雙方主要淵源是,高啓全和辛耘董事長謝宏亮是很久的朋友,也擔任過辛耘獨董,彼此很早就知道有此想法,當時間到了,人也對了,一拍即合。

「有高先生在,我們很放心。」面對中國大陸競爭者對再生晶圓市場虎視眈眈,許明棋很有信心,他直言,再生晶圓有know-how的,如果沒做過,就需花很多時間成本人員方面,辛耘黃石廠將會以臺幹爲主,避免可能發生竊取技術等問題。

▼辛耘執行長許明棋。(圖/記者黃國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