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疫情變異毒株傳播力翻一倍,專家:疫情可能會在1-3個潛伏期得到控制

自5月21日,廣州市在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中排查出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以來,截至6月10日24時,廣州全市已累計報告128例本土感染者;其中確診病例121例,無症狀感染者7例。截至6月10日,廣州市有兩個高風險地區和12箇中風險地區。

本輪疫情由最早在印度發現的變異毒株引起,與我國此前疫情相比,有一些不同特點,與此同時,我國的相關防控政策也在進一步完善。

疫情特點一:變異毒株傳播力是此前毒株的1倍

6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研究馮子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說,這次廣州發生的疫情是由最早在印度發現的B.1.617.2變異株引起的,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給它命名爲德爾塔變異株,現有的研究數據顯示,這個變異毒株的傳播能力比較強,它比過去的老的毒株傳播能力提高了100%,就是提高了1倍,比英國首先發現的毒株的傳播能力提高了40%還要多。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說,該病毒傳播力強“體現在可以通過吃一頓飯等短暫的非直接接觸就造成傳播。”本輪疫情的第一位確診患者,在餐廳吃了一頓早茶後,便傳染給了未戴口罩的服務員和一起吃飯的另外一人,病毒由此進一步傳播,短短10天內,已經出現了5代傳播個案。傳播力如此之強,在我國此前的疫情中並未遇到。

疫情特點二:確診病例中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超過三分之一

本輪疫情中,免疫力相對較弱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感染者衆多,超過確診病例的1/3。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介紹說,其中60歲及以上者佔30.1%、14歲及以下者佔12.8%,年齡最大的92歲,最小的1歲。因感染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礎疾病,給醫療救治工作帶來挑戰和壓力。

疫情特點三:重症危重症患者比例高達10%~12%

除了傳播力強,本輪疫情的患者病程進展也比較快,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張忠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危重症病人和重症病人幾乎都是發病3~4天后病情加重的,其他疫情中發燒的病人不多,而這次80%的患者都在發燒,而且很高。此外,患者的病毒載量也很高,降低速度很慢。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醫療救治組專家管向東表示,和以往聚集性疫情的病人相比,廣州本輪疫情轉爲重型和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相對偏高一些,大約佔比10%~12%,以往疫情有的是2%~3%,高一點不過是5%~8%,有局部到8%~10%的,“有可能和這次毒株致病能力強有關係”。

相關防控措施一:3~17歲人羣可以緊急使用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6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說,目前,我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主要是在18歲以上人羣中開展,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批准了3~17歲人羣,可以開展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緊急使用。

據瞭解,國藥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興中維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在獲得附條件上市批准以後,繼成人使用之後,繼續開展了3~17歲人羣的擴大臨牀試驗,積累了更多的數據,這些數據及時上報國家,經過專家的認真審評論證,充分證明了在3~17歲人羣使用是安全的。

崔鋼表示,接下來會根據疫情的形勢、防控工作需要和相關人羣的特點,組織專家研究制定針對3~17歲人羣接種的具體政策。同時,將會同各相關部門共同把兒童青少年的接種工作組織實施好。

相關防控措施二:霧化吸入式新冠疫苗正在申請緊急使用

6月3日,陳薇院士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稱,其團隊正在研究霧化吸入式新冠疫苗,“我們正在申請緊急使用。”陳薇院士介紹說,該疫苗是非注射、非冷鏈疫苗,只需針劑疫苗的1/5的劑量,且不用一瓶一瓶裝,疫苗瓶子產量不足的瓶頸問題也可以解決。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介紹說,該疫苗已經在做一二期臨牀試驗,收集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適時組織專家論證,評價這種給藥方式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繼而在三期臨牀試驗或者緊急使用過程中,進一步驗證它的有效性。

相關防控措施三:當務之急是建立羣體免疫屏障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目前的廣東此輪疫情來看,沒接種過疫苗的人羣轉爲重症的比例顯著高於接種疫苗的人羣,這說明我國的疫苗對廣東傳播的毒株仍然有保護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對我國來說,當務之急是建立起羣體免疫屏障,通過接種疫苗,如果人羣當中有免疫力的達到了一定的閾值,就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的流行強度或者阻斷它的流行。

截至6月10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84529.9萬劑次。其中,廣東省18-59歲人羣累計接種8068.26萬劑次,累計接種6290.76萬人,目標人羣覆蓋率達75.77%。6月10日,廣東省新增接種262.95萬劑次。接種第七個、第八個千萬劑次,廣東均僅用了4天。

端午假期,廣東省疫苗接種工作照常進行

預測:疫情可能會在1-3個潛伏期內得到有效控制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表示,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本輪疫情病例間的傳播關係都是比較明確的,近期報告病例多來自封閉管控的區域以及隔離觀察的人員,疫情自發生以來至今已經超過14天,還沒有發現在其他省(區、市)有關聯病例發生,廣東省內也僅僅出現了有限數量的跨地區傳播,而且傳播關係都是清楚的,防控措施採取也比較及時。

結合當前各地採取的防控措施,專家研判分析認爲,隨着行之有效的聚集性疫情處置措施落實到位,本次廣州疫情呈現陽性感染者逐漸減少的走勢,風險範圍日趨侷限。但不排除還會有散發病例發生的可能。

據瞭解,我國進入常態化防控以來,已經經歷了由境外輸入病毒引起的30起新冠肺炎疫情。馮子健表示,每一次傳入和引起本地傳播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包括近期廣州、遼寧、安徽、雲南疫情在內的多起疫情應對處置都顯示,我國的常態化防控措施和策略是有效的,“要繼續按照常態化防控要求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時刻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繼續堅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人際距離等措施,加強疫情監測,一旦發現聚集性疫情,當地黨委政府要迅速啓動應急機制、迅速開展流調,對密接人員徹底進行隔離,及時開展核酸檢測,疫情一般都會在1-3個潛伏期內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