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 美研究:中國對非洲貸款跌至近20年新低

圖爲2018年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數十個非洲友邦的代表合影。(中新社資料照片)

在中國紀念發起「一帶一路」全球基礎設施項目10週年之際,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向非洲提供的貸款跌落至近20年來的最低水準。研究指出,未來大型貸款有可能更少,「小而美」的貸款或增加,預計中國的對非借貸之後將出現反彈,但已不大可能回到過去的水準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波士頓大學中國與全球發展倡議(GCI)本週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從「一帶一路」項目問世以來,2021年和2022年的借貸首次跌到20億美元以下,其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國內經濟困難、政策轉向以及有關非洲債務的擔心。

研究人員發現,在2000年到2022年之間,中國貸款方爲其「一帶一路」主要夥伴非洲提供了大約1700億美元貸款。但是在2016年達到逾280億美元的高峰之後,2021年,中國給非洲的貸款數額是12.2億美元,2022年只簽署了9筆貸款,數額爲9.9448億美元,貸款數額在過去兩年出現大幅下跌。

論文首席研究員莫西(Oyintarelado Moses)表示,趨勢顯示貸款平均值和數額正在減少,中國的政策框架也在轉移,預計數額超過5億美元的大型借貸將會減少。但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小而美」新政策框架正在展現,將會有更多較小額的貸款。

報導指,莫西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的北京「小而美」的方式,旨在把重點從鐵路和公路等大型項目投資轉向注重社會和環保效益的較小貸款。

研究發現的另一個趨勢是,雖然之前的多數貸款都流入東部和南部非洲國家,2021年、2022年則出現了向西部非洲的轉移,塞內加爾、貝南和象牙海岸等國家收到的資金最多。莫西指,這是因爲上述國家在歷史上從中國借錢較少,所以中國對這些國家的貸款「敞口」較少。

該研究發現,在尚比亞等幾個非洲國家或債務違約,或難以償債,導致西方國家指稱中國貸款造成債務陷阱之後,中國貸款方也變得更加謹慎了。譬如從2021年到2022年,剛果、迦納和尚比亞的幾個項目貸款在談判失敗後均被取消。

在同一時期,新貸款被引向比前些年範圍更廣的領域,但交通運輸仍是一個重點。相反地,能源項目沒有新投資,而這曾是非洲過去吸引最多貸款的領域。論文作者認爲,中國將繼續尋找更爲綠色的項目進行投資。而在此之前,中國承諾要進行「一帶一路」的「綠色發展」並結束爲海外煤炭項目融資。

研究示意,未來中國對非洲的貸款中,超過5億美元的大型貸款有可能更少,同時會有更多的5000萬美元以下貸款。莫西指,非洲政府將繼續有需求,這是因爲基礎設施的缺失和氣候目標,但是中國貸款方有可能會在新的政策範圍內來回應這一需求。預計中國的借貸將會反彈,但是可能不會回到過去的水準。

中南專案(China Global South Project)分析師範斯塔登(Cobus Van Staden)也認爲,中國借貸率永遠也不會達到2016年的水準了,但因此斷定一帶一路項目「完了」是不符合現實的。「一帶一路一直是在轉變和變形,所以,跟之前相比,它將脫胎成爲更精煉、更綠色的形式」,尚待觀察。

範斯塔登預測,隨着中國國內經濟的改善,中國對非貸款也會漸漸回升,而這預計將在明年舉辦中非合作論壇之後發生。他認爲,非洲需要中國,同樣,非洲也給中國帶來好處,比如可以獲取非洲大陸豐富的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