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家長雙方皆有尿牀史 小孩尿牀機率逾7成

醫師指出,尿牀會受遺傳影響,研究顯示若家長其中一方有尿牀史,孩子尿牀機率達44%,若雙方均有尿牀史,孩子尿牀機率更高達77%,長期恐影響身心發展。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許多孩子都曾尿牀過,醫師指出,尿牀會受遺傳影響,研究顯示若家長其中一方有尿牀史,孩子尿牀機率達44%,若雙方均有尿牀史,孩子尿牀機率更高達77%,長期恐影響身心發展。

兒童尿失禁最常見的現象爲尿牀,也叫「夜間遺尿症」,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小兒泌尿學專家楊緒棣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若兄弟姊妹其中一個孩子會尿牀,另一個孩子尿牀機率爲17%。

然而,當家長一方或雙方有尿牀史,楊緒棣表示,孩子尿牀的機率將分別攀升到44%、77%,若孩子持續尿牀卻延誤治療,即有可能讓尿失禁的困擾持續到長大,恐造成自卑感、焦慮、被霸凌等心理壓力及人際困境。

楊緒棣指出,「夜間多尿」、「膀胱過小」以及「大腦覺醒中樞不敏感」是造成尿牀的三大原因,以8歲吳小弟爲例,到大班時仍每天包尿布,加上哥哥也因尿牀問題接受治療,媽媽警覺帶孩子就醫,發現吳小弟的尿牀是膀胱過小及大腦覺醒中樞不敏感導致,經服藥及作息調整,吳小弟尿牀狀況大幅降低。

楊緒棣強調,兒童尿失禁的黃金治療期爲6歲,6歲前可持續觀察,若狀況沒有改善,6歲後就要積極治療;如果孩子有尿牀症狀,務必要就醫,早期找到讓孩子尿牀的原因,就能讓孩子的童年不再被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