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瘦三公斤、告別內臟脂肪!轟動日本的「間歇性斷食減醣」觀念大公開

女生私房話

減重永遠是圍繞在身邊的話題,尤其明星們爲了隨時保持最佳狀態,平時就得刻意控制飲食及作息,爲了立即速成甚至有還會採取:斷食法,像是紅遍全球的「168斷食法」近日也在臺灣流行起來。

暢銷突破12萬冊、榮登日本Amazon綜合類排行榜第一健康書《快速瘦肚!間歇性斷食減糖全書》不再把「斷食」歸類在負面極端減肥法。本書作者是日本減糖飲食先驅‧權威醫師實證江部康二,在他52歲患糖尿病後開始執行「斷食減糖」,不僅瘦身有成,年70歲的他18年來沒再復胖,適時適當的「減糖」及「斷食」反而還能幫助了自己遠離疾病!想知道他是如何成功減掉鮪魚肚?好吃吃滿還能一週瘦3公斤?有效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牙周病、骨質疏鬆症等糖類病?不妨閱讀本書一起來建立正確斷食飲食觀!

文/江部康二

雖然開頭便誇耀自己多健康,但其實在開始斷食減糖之前,也就是五十二歲時,我的身體狀況很不好,很不健康。

當時體重六十七公斤,比現在重十公斤。腹部周圍都是內臟脂肪,整個人胖墩墩的,完全是代謝症候羣(Metabolic syndrome)的代表。血壓則是舒張壓九十五左右、收縮壓一百五十左右。加上看診壓力大,診療後血壓上升,舒張壓超過一百、收縮壓超過一百八的情況也不少見。儼然是不折不扣的高血壓患者。

糖尿病診斷指標之一的糖化血色素(HbA1c)數值是百分之六.七。一般只要數值超過百分之六.五就會判定爲「糖尿病」,事實上,我在之後的診斷中也被確診罹患了糖尿病。我父親在七十七歲時因糖尿病截肢,八十歲時因心肌梗塞過世,所以我想方設法避免跟他走上同一條路,爲此我採用了減糖飲食,這正是「斷食減糖」開始的契機。

當時我既胖又有代謝症候羣問題,不只罹患高血壓,還有糖尿病……整個人就像一間「疾病百貨公司」,但原因絕非出在生活不健康,應該說,因爲是醫師,我反而比誰都重視健康。在開始「斷食減糖」之前,我的飲食法是「糙米魚菜食」(似乎都很健康吧)。方法就是大量食用糙米、沙丁魚或鯖魚等魚貝類與蔬菜,少吃肉類與油脂。

跟我的飲食改變經歷一樣,過往高雄醫院推薦給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就是含大量糖類的「糙米魚菜食」(如今正深深反省中),現在醫院則是以減糖飲食的先驅聲名遠播。

麪食是減糖飲食法中最該避免攝取的食物。(圖/Unsplash)

高雄醫院是一九八四年開始提供入院患者「糙米魚菜食」的住院飲食,這也是首次在日本實行。因爲嚴格的「糙米菜食」有蛋白質與維生素不足的疑慮,所以加上魚貝類或雞肉。而既然提供患者這樣的飲食,我也該身體力行纔對,所以我也改吃糙米魚菜食。從此之後,我和超愛的拉麪和烏龍麪說掰掰,還戒掉了愛吃的巧克力,小心翼翼地呵護身體的健康(原以爲是這樣)。

此外,我平均一年斷食一次。

我第一次斷食是在一九八四年,當時三十四歲,是全共鬥最後的世代。當時因爲美國核子潛艇載着戰斧巡弋飛彈進入佐世保港,母校京都大學的學生在京都高島屋前絕食抗議(斷食),我在這段期間受託管理學生們的健康。趁這次機會,我也嘗試了斷食。絕食抗議也是一種斷食,而很久以前斷食的健康效果就獲得認可。

除了飲食調整,我維持一星期打兩次網球,流汗促進新陳代謝,還會去一次健身房,非常注重健康。明明採用糙米魚菜食,一年斷食一次,還定期運動,體重卻一點一滴持續增加。內臟脂肪囤積、血壓與血糖等健康指標逐年惡化。

我明明很注重健康,爲何反而變得不健康?

原來萬惡根源就是吃下大量糖類,造成「糖類攝取頻繁且過度」

高雄醫院自一九九九年起,因當時的院長、我的哥哥江部洋一郎引進,首次在日本執行治療糖尿病的減糖飲食法。

頭兩年,我覺得老哥又在做奇怪的事,所以跟其他三名營養師袖手旁觀。沒想到患者的血糖值在不靠藥物的狀況下逐漸改善,內臟脂肪也減了下來,親眼看到他們變瘦,讓我對哥哥刮目相看。後來,我得了糖尿病,抱着人生就要勇於嘗試的想法,我也開始這套減糖飲食法,沒想到成效驚人。

體重改變是斷食法中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圖/Unsplash)

我在半年內瘦了十公斤,體重從六十七公斤變成五十七公斤。不僅體重回到學生時期,也解決了代謝症候羣的問題。從那之後十七年沒有復胖。

我從五十二歲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羣與糖尿病開始減糖,半年瘦了十公斤,血壓等健康指標也趨於正常。此外,透過電腦斷層掃描(CT)檢查出高達一百二十六平方公分的內臟脂肪橫截面積,也在後來減少爲七十一平方公分。(雖然再次做CT是在減糖兩年後,但半年後體重下降且多數健康指標正常的那個時間點,我想內臟脂肪說不定也減少了。)

我的糖化血色素(HbA1c)在三週後從百分之六.七降到百分之六,進入糖尿病診斷的安全範圍。之後一直維持在百分之五.六到五.九之間,換句話說,我不會跟家父一樣因糖尿病截肢或發生心肌梗塞。

原來,單靠斷食減糖,就能打造超健康的身體。

本書收錄了讓我順利剷除內臟脂肪、克服代謝症候羣、遠離糖尿病的「斷食減糖」理論及實踐方法。

不吃米飯、麪包與面類的減糖飲食,聽來極端,但其實這本來就是正確的飲食方式。雖然米或小麥等榖物感覺健康,一般也建議小朋友「多吃飯」,但這對人體來說卻是「異物」,雖不至於有毒,「中毒性」卻很高,也不健康。

若從人類七百萬年的歷史來看,攝取穀物等含糖食物是非常近期的事。穀物這類澱粉成爲日常飲食是在一萬年前,當時世界進入農耕時代,日本則是在二千五百年前彌生時代開始。

換句話說,人類在長遠的歷史中幾乎不吃糖類。花了七百萬年打造的身體,自然無法在短期內適應現今這種大量糖類的飲食生活。

我們的身體靠吃進來的食物打造,長期吃那麼多不合體質的糖類,怪不得會生病。現實中,糖尿病這種因爲糖類攝取過多的「糖類病」,蔓延整個世界,日本光是糖尿病潛在患者就超過一千萬人,全世界的糖尿病人口更超過四億。除了糖尿病,佔據日本人死因前幾名的癌症、心臟病、腦中風也屬於「糖類病」。此外,失智症、過敏等原因不明的衆多現代病,我認爲其實也是「糖類病」。

不用運動就能快速瘦肚、大幅剷除內臟脂肪的斷食減糖(減糖飲食+一日兩餐的間歇性斷食),不只能改善體型,還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法。

書名:《快速瘦肚!間歇性斷食減糖全書:減糖權威醫師實證,一週瘦3公斤,速減內臟脂肪、擊退糖尿病!》作者:江部康二出版社:三採文化出版時間:2020年9月4日

意猶未盡嗎?前往「讀書吧」購買本書電子版,結帳輸入【style】折扣碼,即享8折!

【本文摘自三採文化《快速瘦肚!間歇性斷食減糖全書》,由讀書吧電子書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