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之前快動身 國內那些瀕臨消失的美景

東川土地:上帝將收回遺落人間的畫板

可能消失原因:爲防止水土流失,退耕還林,停止種植。

東川從小江源頭到金沙江之間,分佈着泥石流溝渠107條。水土流失已成爲東川嚴重的問題,爲了防止水土流失的進一步惡化,雲南省政府已名文規定“退耕還 林”,退耕後,將禁止在某些區域繼續種莊稼,而恢復在山坡上種植松樹,估計多年後,隨着紅土地上的莊稼慢慢停止種植,這一美景將會從人間消失。

疑是彩虹下凡

在去東川之前,從未想過天地間還有如此濃烈的色彩。極度豔麗而斑斕,這樣大片的彩田是如何形成的?原來雲南地處溫暖溼潤的環境,土壤裡的鐵質經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了這炫目的色彩。 東川紅土地位於昆明市東川區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鄉、一個叫“花石頭”(在109公里里程碑處)的地方,這裡方圓近百里的區域是雲南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被專家認爲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 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現出一片片暗紅、紫紅、磚紅等不同的紅色,方圓數百里大大小小的山頭、山坡上,油菜花與洋芋花熱烈地綻放着,金色的麥浪在清涼的山風下如碧浪般翻滾,一層綠,一層白,又一層紅,一層金,五彩斑斕。 然而,這樣的美景卻是當地老百姓“不得已”爲之。由於地處高原,加上土地中佈滿大小不一的各種鵝卵石,土地存不住水,只能種植一些高寒抗旱、無需精心照料 的作物,如玉米、蕎麥、油菜、青稞等。每家按人口不同能分到各種不同等級的土地,分得的土地又不是成片連在一起的,因而莊稼也只好一塊一塊地種。這家種土 豆,那家種玉米、油菜,輪流耕作大雜燴。不想卻在這種漫不經心、隨意的種植方式下形成五彩繽紛的圖案。鮮豔濃烈的色塊一直鋪向天邊,看似漫不經心,卻又形成如仙境般五彩繽紛的圖案。

最美的色彩移步異景

紅土地最適合攝影的季節是5-6月和9-12月,不同的季節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以花石頭村爲中心,方圓幾十公里的範圍,東川紅土地最美的景緻集中在七彩 坡、錦繡園、落霞溝、紅土地大觀、千年龍樹、水平子、打馬坎、螺絲灣、樂普凹、瓦樑房子等,景點雖多,但大多數都比較集中。 七彩坡與錦繡園其實是同一片土地,但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則會帶來不同的視覺衝擊。紅土地大觀是大氣而恢弘的,不同的時間段,會有不同的感受,夕陽漸漸西 沉時,光影流轉將這裡勾勒得更爲立體,在這裡還可以同時觀賞到千年龍樹,據說這棵樹已生長了上千年,曾經枯死三年又吐新芽,被當地人尊爲神樹,保佑着這一 方鄉民。 水平子是個較遠的景點,原名月亮田,是一個層層疊疊的梯田,最特別之處在於其中一塊水田看起來彷彿一面玉琵琶,讓人懷疑是否上天遺落於人間。最美的景緻還應屬落霞溝,也叫陷塘地,這是在崇山環抱中突然下陷的一塊窪地,斑斕的色彩撲面而來,讓人瞬間忘記了呼吸。

出行Tips

交通:從昆明到紅土地有兩條線路可以選擇,一是經東川再到新田鄉,這條線路路況好,但里程長,從昆明到東川約165公里,從東川到紅土地約88公里。也可 在東川城區轉乘前往馬街的班車。這條線路也適合自駕車或從昆明包車前往,從昆明出發,走崑曲高速再轉嵩待高速前往東川。

怒江:將被水電站湮滅的奇觀

可能消失的原因:將建水電基地

國務院已正式公佈將在怒江建水電基地,未來隨着水電大壩建設,怒江奇觀將不復存在。

水電站之爭塵埃落定

在中國境內全長2018公里,有着“東方大峽谷”之稱的怒江,從青藏高原唐古拉山開始奔騰,流經西藏、雲南,進入緬甸,最後匯入印度洋。這條已被聯合國確認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唯一一條沒有修建大型水壩的主要河流。然而,怒江的平靜,在10年前開始被打破。 2003年8月,國家發改委主持評審通過了怒江以鬆塔馬吉爲龍頭水庫,丙中洛、鹿馬登等梯級組成的十三級水電開發方案。這一規劃報告一出,就遭到各界人 士的強烈反對,認爲怒江是除雅魯藏布江外唯一相對完整的生態江河,“三江並流”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梯級電站建設與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的宗旨不 相符。另外,怒江峽谷景觀壯美,可能破壞怒江峽谷景觀生態自然性。而當地物種與文化傳統需要維護,開發可能會導致怒江的多種洄游魚類的物種減少甚至滅絕。 然而,經過十年怒江水電之爭,2014年1月23日國務院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正式公佈,怒江鬆塔水電基地開工建設,六庫、馬吉、亞碧羅、賽格等也被列入有序啓動項目中。這意味着怒江這條唯一現存的生態自然河流將隨水電大壩建設而不復存在。

300公里美峽谷

怒江之美在於怒江流經雲南段長達300多公里的峽谷美,及其大峽谷地帶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美。怒江大峽谷平均深度爲2000米,被稱爲“東方大峽谷”。 峽谷呈南北走向,東西兩側有4000米以上高峰20餘座,兩山南北逶迤,雪峰環抱,雄奇壯觀。特別是雙納瓦底、齊那桶一帶兩岸陡壁直立,山兩邊原始森林一 望無際。江邊滾石橫陳,水擊浪打,石塊在水浪衝磨下,平滑光溜,熠熠閃光。 而峽谷地形又導致瀑布衆多,最高的瀑谷高達800多米。著名的聽命湖、乾地依比湖、恩熱依比湖,瓦着低湖等氣勢恢宏。這些高山湖清澈幽靜,由長年冰蝕形成。湖岸原始森林密佈,古木參天,松蘿滿樹,蔚爲壯觀。怒江大峽谷民族風情也很獨特,可以欣賞到傈傈族傳統的對歌,澡塘會、刀杆節,充滿神州色彩的怒族 “鮮花節”和帶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的獨龍族剽牛祭天活動等。

老姆登俯瞰最美的怒江

怒江大峽谷最北端,位於貢山縣的丙中洛是峽谷最美麗的地方。這裡“雪山環抱,江河爲池”,地處中緬印和滇藏交匯區域,是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的結合部,東有 橫斷山脈海拔5000多米的響朗臘卡山和碧羅雪山,西有喜馬拉雅山的延伸山脈高黎貢山,北有石門雄關,南有貢當險岸和日當坡,縱橫交錯,層層疊疊,把丙中 洛如嬰兒似的抱在懷裡。怒江從北部的秋那桶深谷進入丙中洛,從丙中洛南邊一直到大拉,形成彎彎曲曲幾道彎,最大的一道彎在坎桶被稱爲“怒江第一灣”。 在高黎貢山山脈中段3300米的峰巔,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蝕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寬約40米,高約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這個透着 白雲藍天的石洞,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石月亮。石月亮是因怒江峽谷正處在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接合部,強大的地質應力和迅速上升的地殼,構成了怒江峽谷 獨特的地質奇觀和美麗的自然景色。 坐落於山腰坡地上的福貢縣老姆登村也是一定要去的。這裡海拔1800米,居住着怒族、白族等民族。老姆登是俯瞰怒江大峽谷的最佳地方,放眼即可全覽峽谷的 雄偉,江水的蜿蜒,還有哀牢山頂上那處極像烽火臺的獨特山峰。這裡的老姆登基督教堂比較出名,每年的聖誕節都是村民最快樂的日子。

出行Tips

交通:怒江州位於雲南省西北,目前只有陸路交通前往,通常經由昆明、大理、保山前往,以怒江州府所在地六庫鎮爲旅遊開始點。若從昆明出發,昆明西部汽車客 運站每日有直髮六庫的客車,行程約8小時;大理機場、大理火車站和大理汽車客運站均位於大理市下關鎮,下關客運站每日有多次發往六庫的客車,行程5小時左 右。到達六庫鎮後,每日有4次客運班車直達貢山,行程約5小時。六庫至福貢班車平均30分鐘發一班,行程約3小時。六庫到丙中洛也有多次班車直達,行程約 7小時。

青海湖:趕在滄海變桑田前

可能消失的原因:氣候乾旱變暖,人類活動加劇

早期青海湖的鳥島露出水平面的面積只有0.11平方公里,如今面積不斷擴大,現在已高出水平面7米左右。這說明由於氣候乾旱變暖,以及人類活動加劇等原 因,青海湖水位持續下降。據專家預測,如果按現在的速度不斷萎縮,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將在200年後完全消失。而青海湖水位下降的總趨勢在短期內難以 改變。

藍寶石”畔,萬鳥歡騰

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又名“庫庫諾爾”,蒙古語的意思是“藍色的海洋”。當你親眼看到青海湖時,一定會嘆息這名字起得貼切,甚至,還會有點遺憾,爲什麼沒有一個專有的形容詞來描述如此令人心醉神迷的藍色呢? 散發着神聖氣質的青海湖最值得觀賞的自然是名聲在外的湖畔油菜花和鳥島的鳥,只可惜去一次二者不可兼得。鳥島觀鳥要在四五月趕過去,6月一過,萬鳥飛盡;油菜花最佳觀賞期是7月中下旬到8月初,去遲了,花不待人。 作爲我國第一大內陸鹹水湖,青海湖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還大一倍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而 春天去青海湖,當然是奔着鳥島而去。由於青海湖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三面繞水,再加上水草茂盛,魚類繁多,堪稱鳥類繁衍生息的天堂。所以每年都吸引數以十 萬計的候鳥前來繁衍生息。 5月份通常是鳥島最歡騰的時節,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鳥類紛紛飛到鳥島,有八九萬隻之多。這些鳥兒來到鳥島,顧不上歇息,便開始忙忙碌碌地銜草運枝,建造新居。從早到晚不停地起飛落下,天上地下,島上島下,全是鳥兒們的身影,場景極爲壯觀,是國內少有的觀鳥佳處。

湖畔金黃的油菜花

濃烈金色,動人心魄

到了7月盛夏時節去青海湖,自然是奔那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而去。如果說江西婺源、雲南羅平等南方的油菜花海是一種溫婉秀麗的美,那麼帶有濃郁高原特色的青海湖油菜花便是另一種風情:濃烈燦爛,動人心魄。 驅車前往,在蒼茫的地平線盡頭,隨着一抹深藍色漸漸擴大成帶狀,穹廬般的藍天下,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漸入眼簾。遠處隱隱約約的雪山,藍寶石般的湖水,彷彿伸手可及的大朵白雲……簡直就是一幅渾然天成的油畫。豔麗的藏式農舍、騎着駿馬的牧民、地頭銜草的犛牛點綴在這一片耀眼的金黃中,面對此情此景,感覺再 辛苦的舟車勞頓也值了。 七八月來青海湖,正巧還能趕上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一路可見身着鮮豔騎行服裝、戴頭盔的騎行俠。如果時間充裕,不妨自己騎車環湖,讓身心極度放飛。湖畔可以租車,騎行一週通常需要3~4天時間,可以充分領略青海湖博大壯闊的美。

出行Tips

交通:到達青海省省會西寧後,去青海湖最方便的方式是參加一日遊的短期團隊。因爲青海湖周長三百多公里,各個景點很分散,西寧雖有去青海湖的班車,卻都不直抵景區,而是到剛察縣,去青海湖還要另外轉車。如果不想隨團,也可以在西寧包車前往。 票價:270元/人(通票,包括景區門票及鳥島等多個景點)

莫高窟:扛不住時間的滄桑

可能消失的原因:除洞窟自身的酥鹼、起甲、黴變等病害之外,風沙對莫高窟崖體的風化和壁畫的磨蝕也是長期難以克服的難題。而遊客呼出的氣體,對壁畫也會起到破壞作用。這些都將導致莫高窟最終走向湮滅。

逐漸湮滅的藝術寶庫

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價值無需贅言。如果說在廣垠的沙漠中,敦煌這片綠洲是大自然的奇蹟,那麼莫高窟就是這片綠洲中人類的奇蹟。這個位於甘肅省敦煌縣東南25 公里鳴沙山下,集建築、雕塑、壁畫於一體的藝術寶庫,與山西雲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 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 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因戰亂及西方盜竊分子的偷盜,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真可謂敦煌藝術有多麼恢弘博大,其歷史就有多麼沉痛憤懣。 可是目前,莫高窟面臨的最大敵人是自然之力。除洞窟自身的酥鹼、起甲、黴變等病害之外,風沙對莫高窟崖體的風化和壁畫的磨蝕,也是長期難以克服的一項難 題。敦煌研究院投入了巨大的心力來防沙治沙、加固崖壁、複製洞窟、挽救病害壁畫。另一方面,遊客買票之後,只能跟隨講解員的帶領,參觀約10個洞窟。而每 參觀完一個洞窟,講解員都會要求所有遊客離開,小心地鎖上門。這樣謹慎的原因,是人們呼出的氣體使窟內的二氧化碳和溼氣含量迅速增高,這對壁畫的破壞作用 也相當大。

“藏經洞”不容錯過

儘管莫高窟走向湮滅的命運已不可逆轉。所幸,現代數字技術會爲我們保留敦煌藝術的精髓。遊覽莫高窟時,除了10個可以參觀的洞窟外,著名的藏經洞也是不容 錯過的。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在清掃洞窟時,意外發現第16窟(現編號)北側甬道壁上有一個小門,打開後,一個方形窟室(現編號爲第17窟)赫然出 現在他面前,裡面藏有從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所謂相見容易,相知難。去之前,建議 多瞭解一些莫高窟的歷史和藝術及佛教知識,否則很可能因爲“不懂”而覺得沒意思或不值得。 出行Tips 交通:敦煌建有機場,不過從北京出發通常需要在西安或咸陽機場中轉。若乘火車,從北京西出發的T69可以到達距敦煌130公里的柳園站。如果一路玩過去, 不如在西安、蘭州或酒泉轉車,列車會停靠在距離市區10公里的敦煌火車站,開往莫高窟的中巴車會經過這裡。從火車站打車單程約40元左右。 門票:160元/人。淡季11月~次年4月半價。淡季會增加洞窟開放數量,甚至會開放一些特窟。需要提醒的是,洞窟內嚴禁拍照,行李和相機都需要寄存。

那些漸行漸遠的古鎮

金剛碑:人去樓空,殘缺古樸

可能消失的原因 原計劃中的開發建設因各種原因而擱淺,但原居民已搬遷。古村呈現出一種殘缺古樸的美。

在重慶北碚區縉雲山下,有一座已殘破不堪的金剛碑村。盤根錯節的黃桷樹佔據了各個角落。金剛路的盡頭,連接了一條古街,道路兩邊都是廢棄的民國式建築。而 在以前,這條街上密佈商鋪民居,人氣十足。如今這裡人去樓空,但卻頗受攝影發燒友們青睞。照片中的金剛碑,有一種殘缺古樸的美,於是吸引了不少拍婚紗的情 侶來這裡取景。 原居民在2009年搬遷出去以後,這裡就沉寂下來。原本計劃中的開發建設,因各種原因一直擱置,金剛碑的處境因而十分尷尬,不過也正因如此,才讓我們還有機會目睹古村落的原始風貌

出行Tips

交通:北京出發到重慶,在重慶市區乘坐大巴到北碚區,北碚乘518路公交車,會經過金剛碑。

羅泉產鹽名鎮時光凋零

可能消失的原因 年久失修、人爲活動加劇。

作爲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的羅泉古鎮,也是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 羅泉因產鹽而聞名,歷史可追溯到秦代。古鎮至今保留着見證鹽業發展的鹽神廟,供管仲爲鹽神。羅泉古鎮在清朝時達到鼎盛,其所產的井鹽獲得了1925年巴黎 世界博覽會的金獎。也許是盛極必衰的道理,民國初年後,羅泉開始凋零,至今只剩雕樑畫棟,無聲地記錄着當年的繁華。 不過,羅泉早年的整體風貌保持得相當完整。但由於年久失修等原因,現已時光老去,不知何時古鎮將面目全非。

出行Tips

交通:到成都後,在成都東站有直達班車到羅泉古鎮。

章渡:“吊棟閣”裡憶江南

可能消失的原因 年久失修、少人居住。

所有古鎮的命運,不是被“開發”,就是被遺忘。章渡古鎮被遺忘了。看起來,小鎮上的居民也已習慣了這種遺忘,打量偶爾幾個遊客的眼光反而帶着種詫異。 章渡鎮一面臨江,屋宅用木柱架撐在空中綿延一二里,河水從房下潺潺流過,極富情調。這種建築方式人稱“江南千條腿”,又稱“吊棟閣”。古鎮有一千多年曆 史,唐代詩人李白遊歷涇縣時還曾譽章渡爲皖南之“西來一鎮”。可惜今日繁華不再,連“千條腿”似乎都在搖搖晃晃。據說當地政府準備開發此地,不過目前還沒 有開始,古鎮在沉默中面對着未知的命運。

出行Tips

交通:從北京乘坐火車先到安徽宣城,在宣城長途汽車站有很多到涇縣的班車。從涇縣縣城乘坐到中村的班車到章渡“涇溪古鎮”坊前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