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研究 臺灣改寫國際治療準則

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今天在「生技醫藥國家科技計劃成果發表會」中提到,臺灣的幽門螺旋桿菌研究,改寫了國際胃病治療準則,各國治療時都要參考,「非常非常不容易。」

臺灣人很容易患胃病,尤其在鄉村之中,科學家發現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感染者有很高的機率會演變成胃炎潰瘍、甚至是胃癌

今天在臺北的「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劃成果發表會」,計劃總主持人臺大校長楊泮池兩次以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爲例,說明臺灣生醫研究對世界貢獻

楊泮池指出,臺灣學者確立幽門螺旋桿菌,可以用抗生素治療,幾個重要的臨牀試驗,都是由臺灣改寫,變成國際上最重要的治療參考資料

其中臺大生醫團隊發現,使用序列療法,即用三種抗生素和質子幫浦抑制劑,除菌效果高於傳統的三合一療法。

楊泮池也提到,馬祖全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最高的地方,研究團隊投入抗生素治療5年,讓胃癌的發生率大幅降低。

這項研究成果不只用於馬祖,也廣泛運用國人醫療,使消化性潰瘍發生率在過去10年減少了50%,連帶大幅降低胃癌發生率。更重要的是,促使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據以制訂篩檢幽門桿菌以預防胃癌的模式,改寫國際治療準則。

楊泮池表示,能做出上述成果「非常非常不簡單」,造福人類的健康,未來國際上以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引發的胃病,都知道「這是從臺灣來的」。

楊泮池表示,臺灣的臨牀試驗,「量」遠遠比不上中國大陸,也遜於韓國,但「質」卻非常優秀,很多在臺灣做完的臨牀實驗,都能直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可。10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