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重大科技成果被寫進了教材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並傳回了第一張月背近距離拍攝的清晰的月表形貌圖。隨後,‘嫦娥四號’着陸器與它的月球車——‘玉兔二號’,順利進行了互相拍攝,帶有五星紅旗的着陸器和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留下了歷史性的珍貴影像。‘嫦娥四號’這次成功的探月活動,成爲我國航天事業的又一座里程碑。”

這是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的最後一段。

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此前表示,中小學語文、道德法治思想政治和歷史三科統編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決策。在完善統編教材時,專家組會及時將科學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納入教材。中小學教材編寫堅持繼承發展,在傳承經典內容的同時,又體現時代性,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等方面的新成果

什麼樣的科技進展走進了教材?1月15日,教育部教材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教材設有科普單元,其中有《千年夢圓在今朝》《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等課文。口語交際欄目《說新聞》,提及了有關C919國產大型客機、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新聞。統編初、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取了一批反映新的科學成就和科學探索以及相關領域科學家的內容。其中,有反映我國航天科技成就的《太空一日》;有反映我國國防科技成就的《一着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着艦》;有反映我國農業、醫藥、生物技術方面新成果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鍾揚》《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等。道德與法治六年級教材介紹了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天宮蛟龍、中國天眼悟空號、墨子號等相繼問世。

能進入教材的科技進展,應該遵循什麼標準

該負責人介紹,首先,是要有鮮明的育人價值。事例素材能突出反映我國科技發展的創新力量,展示當代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增強學生民族自信,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成就背後的故事,要能體現科學家和建設者優秀品質,讓學生在瞭解科學探索艱辛的同時,感悟科學精神,培養科學思維。

另外,還要具有先進性權威性。新科技成就應達到或緊跟國際領先水平,對我國國計民生國際形象產生重大影響,相關成果經權威發佈並且經過一段時間檢驗後沒有爭議。

所選擇的科技內容,還需要契合教材內容安排。教育部教材局相關負責人說,它要能與教材整體邏輯和內容安排相符;同時,兼顧學生認知特點和知識基礎,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緊密聯繫實際的新技術新成果。

科技進展進教材,也要經過重重把關。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編寫總體上按照研製大綱、編寫樣章、撰寫文本、徵求意見、試教試用、審覈把關等流程進行。教材編寫組從廣泛的材料中,按照實際需要和編寫標準,選取典型優秀的素材,撰寫教材初稿,再請相關領域專家進行研判,根據專家意見調整、修改教材內容。當教材內容涉及有關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時,還會專門與相關機構和人員溝通覈實,確保具體內容嚴謹準確。教材編寫完後,須提交國家教材委相關專委會審覈,三科統編教材須提請國家教材委審覈。(記者 張蓋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