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工研院是淨零火車頭

工研院「循環包材及物流調度平臺」比起傳統車輛排派的一般收貨作業,在運輸效率上至少提升10%。經濟部能源局長遊振偉(左起)、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服科中心副執行長陳慧娟。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舉辦「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集結24位產官學研重量級專家、21家公協會等能量,共同端出淨零永續發展解決方案。論壇有三大特點,包括免費提供「工研院碳盤查系統」給參與的公協會上萬名會員廠商使用、端出完整「一站式淨零排放平臺服務」網站協助廠商減碳解決方案、建立首創「淨零融資」服務,協助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以淨零技術獲得融資進而轉型升級。

現場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等面向展出42項關鍵淨零技術,如「智慧化地熱電廠」可提升發電效益到1MW以上,且提前七天預知電廠損壞,降低運維成本;「工業用高效率馬達」節能效率高於IE4規範等級,目前已和臺達電合作,用於桃園機場捷運站空調系統,最高可節省20~30%的用電量;「常溫土壤可控生質分解膜材」,可根據農作物成長需求,客製化調控膜材3~12個月的使用時間,解決傳統塑膠農膜需耗費大量人力回收難題,相較於傳統焚燒方式可減少超過5成以上碳排;「南科再生水利用」是一個罕見污水回收再利用技術,達到半導體制程嚴苛的水質要求,目前已協助半導體產業進行污水再生利用,預計日產2萬立方米的再生水。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面對淨零挑戰,今年1月行政院院長陳建仁上任後覈定的第一份公文,就是「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劃」,彙集了九個政府重要部會,共同合作發展淨零計劃,協助國內各項產業、相關領域與國際接軌,預計四年投入743億元,帶動國家整體淨零轉型。

淨零轉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包括法制、技術、財務、人力與制度等,工研院是淨零技術的火車頭,希望工研院針對地熱、生質能、電動車、與地熱等技術,給產業更多的提升與協助。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淨零排碳要能成功推動有兩大要素,首先,科技投入是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的基礎,經濟部與工研院已攜手產業、公協會一起合作投入技術研發。

第二,淨零技術若要深化發展,財務金融是關鍵,這方面工研院已推出無形資產融資,提供企業更多銀彈。

未來三年經濟部將藉由疫後特別預算支持,透過信用貸款提供企業8,800億元貸款額度,投入低碳化、智慧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