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生代筆博士生畢業論文 AI不應成爲灰色產業鏈幫兇丨有一說一

來源:封面新聞

□秦怡

5月21日,據媒體報道,多個電商、社交平臺上都有論文代寫的身影。一家以“代寫論文”爲主營業務的工作室,在4月接到了600餘單的論文業務。中介宣稱的“老師代寫”,畢業生眼裡的“專業寫手”,不過是深諳降重之道的論文剽竊者,或使用AI寫作的外行人。(新京報)

一篇字數少則數千、多則上萬的畢業論文,一個下午就搞定。更叫人震驚的是,爲博士畢業論文代筆的竟然是職高生,寫出的文章真的能達到要求嗎?顯然不可能。在代寫論文這條灰色產業鏈上,AI技術正在成爲幫兇。

AI在論文中的應用仍然存在爭議。香港大學曾公開表態,禁止學生在校內課堂、功課、考評和考試中使用AI,否則會當成抄襲處理。即便是支持一方,也認爲AI僅僅是輔助工具。

論文是一項創造性的勞作,基本要求就是原創。無論是找人代筆,還是AI代寫,毫無疑問都是學術不端行爲。學術不端行爲都應該嚴懲。

去年8月,我國學位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初次審議。其中,草案對學位獲得者利用人工智能代寫學位論文等行爲,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決定由學位授予單位撤銷學位證書。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傳媒大學、湖北大學、福州大學等多所大學在內的高校,都明確要求嚴查論文中的AI代寫情況。

從“槍手”“捉刀”到“AI代寫”,論文代筆現象爲何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在於,畢業論文是大學生獲取學位的重要評判。大學生投機取巧地將時間精力用在尋求代筆渠道上,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當前論文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只看中查重率,不注重論文的原創性和創造性。

當AI成爲多數人寫論文的輔助工具時,如何在技術革新主導的論文寫作實踐中建立起新的規範,乃至改革學位論文制度本身,纔是當前教育正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