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2020大選初探系列一》柯P一路贏 要堅持初衷跨藍綠紅

臺北市長柯文哲。(中時資料照)

編者按:2018地方選舉迅速升溫,應從2020大選前哨戰的面向來觀察這場地方選舉;本報將以這個角度評論當前幾個重要政治力量困局機會

2013年,政治素人柯文哲打着「白色力量」大旗,號稱跨越藍綠,投入政治版圖藍大於綠的臺北市長選戰,一舉攻下寶座併成爲超越藍綠的政治新明星,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許多人期待他競選2020總統大位,爲臺灣政治繼續建立新典範。

不過,柯P首先必須通過2018年連任的挑戰。現在的柯P卻遭到昔日盟友追打,社會也檢驗着他當年標榜的「參與」、「透明」、「社會正義」等白色力量的核心價值。世大運後重新獲得的高人氣出現滑落跡象,有意挑戰柯P的選將如過江之鯽,「白色力量」似已褪色。

當年柯文哲以「白色力量」爲名,連出3本書宣揚理念,剛剛經歷太陽花學運衝擊的選民,普遍厭惡藍綠永無休止的政爭政客立場的反覆與油滑的話術,以及政商長期糾纏的金權交易,無不冀望新人新政。

柯在發表當選感言時承諾,不會加入任何政黨。他認爲臺灣政治上最大的問題就是藍綠惡鬥,必須要有一個機會重新開機,擺脫藍綠互斗的泥淖。他認爲意識形態的對立,只是謀求個人或政黨暫時的政治利益,不符合臺灣長期發展所需。他的當選演說激勵了人心。

因此,當柯P答詢時脫口而出「垃圾不分藍綠」,議員氣得跳腳,網路鄉民卻猛按贊。當他直言228事件要追究真相不必追究真兇、肯定蔣經國的貢獻等,綠營也認爲他是政治素人,需要時間的「薰陶」,因而忍下,許多選民卻認同他勇於說真話。

不過,福禍相倚,經過幾年政治大染缸的洗禮,當政治素人「無厘頭」的免責權光環不再時,取代的就是對他談話的放大檢驗,直率發言的個性反而「禍從口出」。

爲彰顯第三路線,柯文哲大膽推動雙城論壇,他的「兩岸一家親」、「兩岸是生命共同體」的談話,支持拋開藍綠包袱的「柯粉」們雖然肯定,但堅定的綠營指責他的「臺北價值」背叛「臺灣價值」,藍營則指責柯P只是政治語言,骨子裡就是墨綠,是死硬派臺獨

民進黨執政後,雙城論壇成爲兩岸交流的指標性活動,柯P因而獲得許多聲望與期許,世大運的加持讓他一度下滑的支持度重新登頂,連任似已勝券在握,卻引爆了民進黨及獨派團體對他「親北京」的強烈質疑,也引發柯與總統府和國安單位間的心結。柯堅持不停辦雙城論壇,綠營卻設下重重障礙,原本今年輪由臺北市府主辦、在4、5月間召開的雙城論壇勢必延期。柯在兩岸走出第三路線的企圖,遭泛綠營強大阻擾,一旦棄守,白色力量的號召將大大減低。

儘管柯家人在泛綠營中擁有影響力,柯媽護子心切,經常爲此向綠營「掛保證」柯是自己人;妻子陳佩琪也跳出來呼籲,不能說自己的方法是愛臺灣,別人的方式都是賣臺,她認爲這些講法都不太好,要大家不要再霸凌她先生。然而,不僅民進黨要求自提臺北市長候選人,連時代力量也考慮和柯分家,柯真正的對手不是國民黨而是自家後院。

由於柯在競選時強調市政透明化與全民參與,但在現實政治環境下,反而被抓包市府團隊和大巨蛋業者私會,各局處也常被議員拿柯說過的話釘得滿頭包。柯主打的五大弊案雷聲大雨點小,更因和遠雄集團爲巨蛋纏鬥,高規格管控市府招標的BOT案,導致重大開發停擺,被外界批評有嚴重的反商情結。儘管柯仍在民調中穩定領先其他有意的參選人,但領先國民黨丁守中的差距正在縮小中,從北市藍綠市議員選擇和柯合影當競選看板的人寥寥可數來看,柯P連任壓力不小。

柯P堅持超越藍綠,但他日前拜會姚嘉文林義雄等獨派精神領袖,被質疑是向深綠交心,後來強力拆除公投護臺灣聯盟在立法院外架設的帳棚,又被疑是討藍營歡心,顯得左右失據

政治人物面對艱難時刻,人民信賴最重要。跨越藍綠、兩岸和解共生是柯文哲對民衆的承諾,也獲得民衆的認同,就應堅持到底,一旦棄守原則,他和他所鄙視的藍綠政客又有什麼兩樣。本報3月16日社論〈柯文哲彩虹新衣的理念是什麼〉的詢問,是許許多多不願意見到藍綠鬥爭分裂國家的民衆的共同疑問。

民衆對柯文哲的2020有期待,柯必須用2020的定位來競選2018,堅持信念則是關鍵。用信念贏得人民信賴,才能贏得真正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