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選對IT基礎建設 減少資料中心耗能

然而,「線上」不等於「零碳排」。事實上,儲存、移動、處理和分析這些數位服務的數據都需要能源。龐大的雲端運算服務、數以億計的串流媒體也需要依賴「資料中心」來提供服務,因此,資料中心便成爲近期氣候變遷的討論中,大受關注的能源消耗來源。耶魯大學的報告指出,全球的資料流量正以每四年增加一倍以上快速成長,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資料中心的耗電量,相當於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

雖有不少國家承諾未來幾十年內會實現淨零排放,但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即使各國政府的承諾都完全兌現,仍遠遠不及「2050年前將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淨零,並讓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C之內」的目標,這也意味着,企業應更積極地落實減碳政策。

全球能源數據機構Enerdata 的報告顯示,2030年資訊和傳播產業將佔全球電力消耗的20%。即便如此,近期的研究指出,儘管資料中心需求增加,其佔全球能源使用量的比例卻沒有太大的變化,部分原因其實來自IT與高效伺服器架構的創新。另一方面,主要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串流服務以及提供支援的硬體公司等,也都開始致力減少碳足跡,並削減資料中心的營運成本,因此未來影響力值得期待。

爲實現2050年淨碳排零的願景,我們建議,擁有資料中心的企業應儘快將IT基礎建設納入ESG 計劃中,並透過下列兩大面向推動創新:

一、重新思考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架構。

伺服器硬體更新升級之後,舊系統會被停用併成爲廢棄物,也就是俗稱的電子垃圾。聯合國發佈的《202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指出,光是2019年,全球就產生了5,360萬噸的電子垃圾,創下新高,且其中只有 17.4%被正確的收集與回收。正因如此,未來勢必得做出更大的努力以鼓勵「產品的模組化」。

舉例來說,現在有些技術領導者採用更高效的伺服器架構,此架構不但能夠共享電源與散熱風扇,同時也允許機器更新或維修時,可以只更換單個或獨立的零件。這樣的成就是通過生產過程模組化實現的,以利組件彼此連接、共享能源,以減少資源浪費。

二、採用最創新且高性能的技術。

「虛擬化」等軟體技術也有助於讓伺服器在更高的溫度下,執行多個應用程式。資料中心裡,伺服器和冷卻系統通常佔用了最多的能源消耗量。不過,近年的「綠色技術」有助於應對這些挑戰。舉例來說,如使用自然風、液體冷卻等更節能的散熱方法,便可降低資料中心的冷氣使用量;發展邊緣與雲端運算,讓資料不需經長途傳輸即可就近在裝置上處理、儲存並上傳至雲端,進一步減少大型資料中心的能耗。

環境與收益不再是背道而馳的兩件事,只要選擇對的IT基礎建設,企業也可以在保護地球的同時,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